[發明專利]一種自行走的煤礦巷道臨時支護結構及自行走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84511.5 | 申請日: | 2020-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8281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正;王金強;賈衛峰;王炎;易勇;王旭 | 申請(專利權)人: | 貴州盤江礦山機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23/04 | 分類號: | E21D23/04;E21D23/16;E21D23/20 |
| 代理公司: | 貴陽中新專利商標事務所 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 地址: | 553500 貴州省*** | 國省代碼: | 貴州;5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行走 煤礦 巷道 臨時 支護 結構 方法 | ||
1.一種自行走的煤礦巷道臨時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數目不少于4組的門型支腿組(1);門型支腿組(1)呈順序依次排列,且每個門型支腿組(1)均能夠沿豎直方向進行伸縮;在門型支腿組(1)的上頂部設置有若干個承壓縱梁(2);每個承壓縱梁(2)的長度至少需要跨過三組門型支腿組(1);在中部的門型支腿組之間還設置有行走液壓千斤頂(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行走的煤礦巷道臨時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門型支腿組(1)共有四組,按從采煤工作面向巷道外的方向排列依次為第一門型支腿組(1A),第二門型支腿組(1B),第三門型支腿組(1C),第四門型支腿組(1D);承壓縱梁(2)共有兩組,分別為連接第一門型支腿組(1A)和第三門型支腿組(1C)的第一承壓縱梁(2A),連接第二門型支腿組(1B)和第四門型支腿組(1D)的第二承壓縱梁(2B);有行走液壓千斤頂(3)安裝在第二門型支腿組(1B)和第三門型支腿組(1C)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自行走的煤礦巷道臨時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每個門型支腿組(1)包括設置在左右兩端的液壓伸縮支撐柱(101),在兩個液壓伸縮支撐柱(101)上頂部伸縮端位置連接有定位橫梁(102)。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行走的煤礦巷道臨時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定位橫梁(102)為一個內部中空的盒體結構,且在定位橫梁(102)的內腔中設置有兩個擴展千斤頂(6);擴展千斤頂(6)伸出定位橫梁(102)的端側與液壓伸縮支撐柱(101)相鉸接。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自行走的煤礦巷道臨時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定位橫梁(102)上還設置有楔形導向塊(103)和定位柱(104);承壓縱梁(2)的兩側分別安裝在定位柱(104)上;楔形導向塊(103)設置在承壓縱梁(2)的中部與定位橫梁(102)相交叉的位置處。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自行走的煤礦巷道臨時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每個定位橫梁(102)上楔形導向塊(103)和定位柱(104)均成對,且楔形導向塊(103)和定位柱(104)均以定位橫梁(102)的中線為對稱軸對稱地進行設置;第一門型支腿組(1A)和第三門型支腿組(1C)的結構相同,第二門型支腿組(1B)和第四門型支腿組(1D)的結構相同;楔形導向快(103)的中部開口為一上寬下窄的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自行走的煤礦巷道臨時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在第一門型支腿組(1A)的定位橫梁(102)上鉸接安裝有輔助縱梁(4);該輔助縱梁(4)的安裝高度不低于承壓縱梁(2)的高度,且在輔助縱梁(4)與定位橫梁(102)之間還設置有角度調節千斤頂(5)。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自行走的煤礦巷道臨時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行走液壓千斤頂(3)共有兩個,分別對稱地設置在的兩端分別設置在第二門型支腿組(1B)和第三門型支腿組(1C)上定位橫梁(102)的中部;兩個行走液壓千斤頂(3)規格,且呈協同結構;每個門型支腿組(1)上的兩個液壓伸縮支撐柱(101)也同樣是相同規格且相互協同的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貴州盤江礦山機械有限公司,未經貴州盤江礦山機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84511.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