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改性多孔碳酸鈣的合成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84498.3 | 申請日: | 2020-10-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994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2 |
| 發明(設計)人: | 秦祖贈;馬力;謝新玲;蘇通明;陳永梅;林志鋼;龍明貴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1F11/18 | 分類號: | C01F11/18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深研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29 | 代理人: | 姜若天 |
| 地址: | 530004 廣西***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性 多孔 碳酸鈣 合成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改性多孔碳酸鈣的合成方法,將粉末狀碳酸氫銨和氯化鈣放入球磨罐中,加入有機胺球磨30~60 min,通過固相反應,制備得到多孔碳酸鈣,然后利用質量分數1%?15%的硅烷改性劑溶液對其進行改性,得到硅烷改性的多孔碳酸鈣,該碳酸鈣能夠與有機物之間形成化學鍵,從而很好的與有機物相結合。本發明為碳酸鈣與有機物的復合開辟了一個渠道,并且工藝簡單,反應條件溫和,可應用于工業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多孔碳酸鈣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改性碳酸鈣的制備技術。
背景技術
碳酸鈣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隨著人們在材料科學方面的發展,碳酸鈣的應用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普通的碳酸鈣與其他復合在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中的無機物相比,具有較小的比表面,而且與有機聚合物相容性較差,所以將碳酸鈣制備成納米和多孔狀態是水分有必要的。將碳酸鈣制備成納米多孔的碳酸鈣可以高碳酸鈣的比表面和孔隙率;對碳酸鈣進行表面改性的主要原因是碳酸鈣表面有親水性強的羥基,整體呈堿性,導致碳酸鈣成為一種親水疏油的無機化合物,與有機高聚物不能很好地交聯,在高聚物內部分散性差,導致材料間界面有缺陷,有時甚至使制品無法使用。多孔碳酸鈣具有高的表面能,聚團效應更加突出,為了使具有良好性能的納米碳酸鈣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對多孔碳酸鈣進行表面改性,使其成為了一種具有多功能性的補強填充改性材料。
目前制備多孔碳酸鈣的方法大都采用共沉淀法,例如以碳酸鈉和硝酸鈣為反應物,聚苯乙烯磺酸鈉為表面活性劑在室溫水溶液制備了多孔碳酸鈣顆粒,制備的碳酸鈣微球為球霰石和方解石的混合晶體(高校化學工程學報,2015,2:(337-381));也有利用醋酸鈣和碳酸銨為原材料,在高速攪拌下,直接利用復分解制備多孔碳酸鈣(應用化工,2017,46:(1078-1081))。但利用共沉淀法在制備多孔碳酸鈣時極易出現團聚,并且形貌大小不易控制;室溫下的固相反應可以很好的彌補這些缺陷,因為在其反應過程中沒有溶劑的參與,并且操作容易,反應設備簡單,易于工業化生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利用固相反應制備多孔碳酸鈣,并對其進行改性的方法,使改性后的碳酸鈣與有機高分子材料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該方法具有工藝簡單,可大規模生產。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方案如下:一種改性多孔碳酸鈣的合成方法,該方法以氯化鈣作為鈣源,碳酸銨為碳源,加入有機胺利用固相反應制備多孔碳酸鈣,然后再利用硅烷改性劑水溶液對其表面進行改性,從而制備得到改性多孔碳酸鈣。
一種改性多孔碳酸鈣的合成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1)合成:將碳酸銨和氯化鈣放入球磨罐中,氯化鈣和碳酸銨的物質的量比為1:1~1:1.5,并且加入總質量為碳酸銨質量的1%~5%的三乙醇胺和乙醇胺,其中三乙醇胺與乙醇胺的質量比為1:1,球磨30~60 min,洗滌,在60 ℃下干燥,即可到多孔CaCO3;
(2)改性:稱取干燥后的多孔CaCO3,加入質量分數為1%~15%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水溶液,充分攪拌,然后靜置室溫下24 h,然后離心洗滌5次,洗滌過程中先用乙醇洗滌2次,然后再用去離子水洗滌;最后在100 ℃下干燥24 h,研磨成粉末狀顆粒過120目篩,即可得到改性多孔碳酸鈣;所得改性多孔碳酸鈣的粒徑在1-2 μm,平均孔徑在100~120 ?。
作為優選的,在上述的改性多孔碳酸鈣的合成方法中,所述球磨的時間為50 min。
作為優選的,在上述的改性多孔碳酸鈣的合成方法中,所述甲基三甲氧基硅烷水溶液的質量分數為5%。
本發明與現有的多孔碳酸鈣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制備過程簡單,反應條件溫和,易于大規模生產;
(2)本發明通過硅烷改性劑對多孔碳酸改性后,碳酸鈣與有機聚合物之間能夠通過化學鍵結合,使得兩者具有更好的相容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大學,未經廣西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8449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