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閥門澆注成型降溫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82765.3 | 申請日: | 2020-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7600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25 |
| 發明(設計)人: | 陳思良;黃書彬;陳麗端;陳鏘;黃種友 | 申請(專利權)人: | 滬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C9/02 | 分類號: | B22C9/02;B22D27/04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誠得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賴開慧 |
| 地址: | 362300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閥門 澆注 成型 降溫 工藝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閥門澆注成型降溫工藝,它主要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閥門澆注成型加工效率低的問題,1)將型砂干燥處理后,并將其分成兩份,分別為第一型砂和第二型砂;2)將第一型砂填充于砂型模具內,并在砂型模具內埋設冷卻裝置;3)通過沖壓工藝將一金屬板壓鑄成型與零件結構相適配的導熱板;4)將導熱板蓋設于砂型模具的第一型砂上;5)將其余第二型砂與粘結劑混合均勻,在將混合后的第二型砂和粘結劑均勻覆蓋于導熱板的上表面上固化形成模腔;6)將液體金屬澆注與模腔內,待得澆注完成后,開啟水泵將冷卻水泵入到導水管和散熱管上將導熱板上的熱量快速排出,提高模腔內液體金屬的凝固。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閥門澆注成型降溫工藝。
背景技術
閥門在整個管道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閥門的使用工況主要應用鑄造和鍛造成型工藝,不同的成型工藝對閥門直接影響著閥門的使用強度,良好的成型工藝可以使閥門的使用壽命大大提高。
鑄造成型工藝也稱為澆注成型工藝,是將液體金屬澆注到具有與零件形狀相適應的鑄型空腔中,待其凝固后以獲得一定形狀尺寸的表面質量的零件或毛坯的方法。該種澆注成型工藝中,在金屬液體澆注完成后等待自然降溫凝固的時間較長,往往會通過模具上設置冷卻裝置用于快速降溫,從而提高加工效率,但是,閥門加工廠內90%的澆注成型工藝中是采用砂型鑄造,而鑄造砂型的基本原材料是鑄造砂和型砂粘結劑,最常用的鑄造砂是硅質砂,其導熱效果差,使得設置的冷卻裝置的使用效果不佳,造成閥門的加工效率低。
發明內容
因此,針對上述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閥門澆注成型降溫工藝,它主要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閥門澆注成型加工效率低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閥門澆注成型降溫工藝,包括以下步驟:
1)將型砂干燥處理后,并將其分成兩份,分別為第一型砂和第二型砂;
2)將第一型砂填充于砂型模具內,并在砂型模具內埋設冷卻裝置,所述冷卻裝置包括沿水平分布設置的導水管、沿豎直方向分布設置的若干根散熱管以及加速散熱管內冷卻水流動的泵送裝置,所述散熱管的下端與導水管連通,所述導水管均有進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進水口處設有水泵,所述泵送裝置包括設于導水管下側的殼體,所述殼體內可轉動地設有曲軸,所述殼體外設有驅動曲軸轉動的驅動電機,所述曲軸的中軸線與導水管的中軸線平行,所述曲軸上設有連桿,所述連桿的上端鉸接有活塞桿,所述活塞桿的上端穿過導水管延伸至散熱管內,所述活塞桿上位于散熱管的一端設有活塞,所述活塞上設有第一通水孔,所述活塞的側面設有密封圈,其抵靠于散熱管的內表面上,所述活塞的行徑長度尺寸小于三分之一的散熱管長度尺寸,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本體,所述活塞本體的中部設有供活塞桿穿過的第一通孔,各所述第一通水孔環設于第一通孔的周側,所述活塞本體的下表面上且位于第一通水孔的外周側設有環形槽,所述環形槽上嵌設連接有連接筒,所述連接筒的下端向內延伸設有凸沿,所述連接筒內設有閥片,所述閥片的厚度尺寸小于連接筒的長度尺寸,所述閥片的中部設有供活塞桿穿過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與活塞桿間隙配合實現閥片的滑動,所述閥片上設有第二通水孔,各所述第一通水孔與第二通水孔錯位設置;
3)通過沖壓工藝將一金屬板壓鑄成型與零件結構相適配的導熱板,并在該導熱板上設置第一安裝孔和填料口;
4)將導熱板蓋設于砂型模具的第一型砂上,通過第一安裝孔與散熱管的上端鎖緊連接,使得散熱管與導熱板形成熱傳遞,并將第二型砂通過填料口填料,使其填充于導熱板與第一型砂之間的間隙中,并保持導熱板處于水平狀態;
5)將其余第二型砂與粘結劑混合均勻,在將混合后的第二型砂和粘結劑均勻覆蓋于導熱板的上表面上固化形成模腔,并放入坭芯,該第二型砂和粘結劑覆蓋的厚度為2cm~5cm;
6)將液體金屬澆注于模腔內,待得澆注完成后,開啟水泵將冷卻水泵入到導水管和散熱管上將導熱板上的熱量快速排出,提高模腔內液體金屬的凝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滬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滬航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8276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