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變焦鏡頭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81735.0 | 申請日: | 2020-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622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白興安;楊唯一;鄒文鑌;徐奉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舜宇光學(中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5/14 | 分類號: | G02B15/14;G02B15/20;G02B1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謹誠君睿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38 | 代理人: | 延慧;武麗榮 |
| 地址: | 5284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變焦鏡頭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變焦鏡頭,沿物側至像側方向,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鏡群組(G1)、具有負光焦度的第一變焦透鏡組(G2)、光闌(STO)、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鏡組(G3)和具有正光焦度的聚焦透鏡組(G4)。本發明的變焦鏡頭具有體積小、大光圈、高分辨率、低畸變、大像面、?40℃?80℃溫度范圍內不虛焦的特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學系統和器件設計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變焦鏡頭。
背景技術
隨著安防領域的發展,對于光學鏡頭的成像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鏡頭的解像力、變焦范圍、日夜共焦、高低溫共焦等方面。目前市場上的監控鏡頭普遍無法做到大像面與體積的兼容,并且目前市場上的監控鏡頭大多是定焦鏡頭,在監控距離發生變化時難以控制,同時體積較大。
此外,目前市場上的監控鏡頭在不同焦距端的光學畸變變化較大,不利于應用在當前逐漸普及的人臉識別、車牌識別等人工智能領域。同時,現有的監控鏡頭,通常是非紅外共焦鏡頭,在傍晚或晚上等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拍攝的畫面清晰度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大光圈、大像面、小體積的變焦鏡頭。
為實現本發明的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變焦鏡頭,沿物側至像側方向,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固定透鏡群組、具有負光焦度的第一變焦透鏡組、光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固定透鏡組和具有正光焦度的聚焦透鏡組。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第一固定透鏡組沿物側至像側方向依次包括具有負光焦度的第一透鏡、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鏡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鏡。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沿物側至像側方向,所述第一透鏡和所述第三透鏡均為凸凹型透鏡。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第一變焦透鏡組沿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第四透鏡、具有負光焦度的第五透鏡、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鏡和第七透鏡。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第二固定透鏡組沿物側至像側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八透鏡、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九透鏡、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透鏡和具有負光焦度的第十一透鏡。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第八透鏡為非球面透鏡。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第九透鏡為雙凸型透鏡。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聚焦透鏡組沿物側至像側方向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二透鏡、具有負光焦度的第十三透鏡、具有負光焦度的第十四透鏡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十五透鏡。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第九透鏡、第十透鏡和第十一透鏡的折射率分別為Nd9、Nd10和Nd11,滿足:1.45≤Nd9≤1.65,Nd10>Nd9,Nd11 >Nd9;
所述第九透鏡、第十透鏡和第十一透鏡的阿貝數分別為Vd9、Vd10和 Vd11,滿足:62<Vd9<65,30<|Vd10-Vd11|<60。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第一固定透鏡群組、第一變焦透鏡組、第二固定透鏡組和聚焦透鏡組中均包含至少一個膠合透鏡組。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第一固定透鏡群組、第一變焦透鏡組、第二固定透鏡組和聚焦透鏡組的焦距為f1、f2、f3和f4,所述變焦鏡頭廣角端焦距為fw,滿足關系式:1.5≤f1/fw≤9,-5≤f2/fw≤-0.5, 1≤f3/fw≤4.5,1.2≤f4/fw≤7.5。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光闌的位置滿足:0.35≤Ls/TTL≤0.46,其中Ls表示光闌至像面的間距,TTL表示所述變焦鏡頭光學系統總長。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所述第一固定透鏡組中最大的透鏡直徑為所述變焦鏡頭的光學系統總長為TTL,滿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舜宇光學(中山)有限公司,未經舜宇光學(中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8173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