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船舶舵葉及其擺動測試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81377.3 | 申請日: | 2020-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7822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9 |
| 發明(設計)人: | 李斌;黃思昊;范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船國際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3H25/38 | 分類號: | B63H25/38;B63B7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微斗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90 | 代理人: | 陳文爽 |
| 地址: | 511462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船舶 及其 擺動 測試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船舶舵葉及其擺動測試方法,包括舵葉主體和開孔板,所述開孔板設置于所述兩側側板尾端底部,向外突出設置,所述開孔板上設置有貫穿其的工作孔,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船舶舵葉設置有開孔板,開孔板上設置有相互對應的第一工作孔和第二工作孔,開孔板加工便捷,降低舵葉制作的難度,且滿足技術要求,可以牽引舵葉進行擺動測試,提高舵葉安裝、調試效率,降低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降低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船舶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船舶舵葉及其擺動測試方法。
背景技術
船舶工具通常使用舵葉改變行進方向,舵葉借助舵桿安裝在船尾上,在船舶建造過程中需要對舵葉進行擺動測試,現階段貨船船型的舵葉設計為在舵葉艉向外板設置穿繩孔,舵葉制作過程中該位置封板階段空間狹小,該穿繩孔的設計位置不利于施工,且難以確保舵葉外板的焊接質量,由于舵葉穿繩孔的位置不便擺舵,船塢塢內擺舵測試施工作業中仍采取叉車等“機械沖撞”形式,采取叉車等“機械沖撞”形式作業不但破壞船舶舵葉油漆質量,而且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且人員勞動強度大,成本花費高。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加工便捷且可牽引舵葉進行擺動測試的一種船舶舵葉及其擺動測試方法。
本發明提供一種船舶舵葉,包括舵葉主體和開孔板,所述舵葉主體包括兩側側板、頂板和底板,所述頂板設置于所述兩側側板頂部,所述底板設置于所述兩側側板底部,所述兩側側板、頂板和底板組成空心結構,所述開孔板設置于所述兩側側板尾部,并與所述底板連接,所述開孔板相對于所述兩側側板向外突出設置,所述開孔板上設置有貫穿其的工作孔。
優選地,所述開孔板上設置有相互對應的第一工作孔和第二工作孔。
優選地,所述兩側側板尾部設置有尾部加強結構,所述第一工作孔和第二工作孔分別設置于所述尾部加強結構兩側。
優選地,所述開孔板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向外突出具有第一突出弧邊,所述第二部分向外突出具有第二突出弧邊,所述第一工作孔設置于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工作孔的半徑與所述第一突出弧邊的半徑比值為1:(1-5);所述第二工作孔設置于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工作孔的半徑與所述第二突出弧邊的半徑比值為1:(1-5)。
優選地,所述開孔板還包括連接邊、第一內弧邊和第二內弧邊,所述第一內弧邊和第二內弧邊均朝內彎曲,所述第一內弧邊、第一突出弧邊、連接邊、第二突出弧邊和第二內弧邊依次連接。
優選地,所述開孔板與所述底板一體成型。
優選地,所述兩側側板上開設有穿繩孔。
優選地,所述兩側側板上設置有多個吊碼。
優選地,所述兩側側板上還設置有橫向加強結構和豎向加強結構。
優選地,先用鋼絲繩穿過船舶舵葉的工作孔,然后使用外力拉動鋼絲繩進行擺舵測試。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船舶舵葉設置有開孔板,開孔板上設置有相互對應的第一工作孔和第二工作孔,開孔板加工便捷,降低舵葉制作的難度,且滿足技術要求,可以牽引舵葉進行擺動測試,提高舵葉安裝、調試效率,降低作業人員的勞動強度,降低成本。
附圖說明
通過附圖中所示的本發明優選實施例更具體說明,本發明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勢將變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實際尺寸等比例縮放繪制附圖,重點在于示出本發明的主旨。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船舶舵葉結構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船舶舵葉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提供的船舶舵葉A環內放大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船國際有限公司,未經廣船國際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8137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