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勢壘函數的移動機器人自適應控制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79990.1 | 申請日: | 2020-10-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0591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7 |
| 發明(設計)人: | 謝遠龍;王書亭;吳昊;蔣立泉;孟杰;李鵬程;孫浩東;吳天豪;嚴一鳴;付清晨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5B13/04 | 分類號: | G05B13/04;B25J9/16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羅曉林;唐琴 |
| 地址: | 523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函數 移動 機器人 自適應 控制 方法 系統 | ||
1.一種基于勢壘函數的移動機器人自適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10、根據控制輸入信號,建立四輪動力學模型并轉化為移動機器人狀態空間方程;
其中,所述步驟S110的方法,包括:
步驟S111、建立四輪動力學模型:
其中,m表示移動機器人總質量,υx是車體重心處的縱向速度,Fix和Fiy分別表示第i個輪子的徑向驅動力和軸向偏移力,變量上端的“·”表示求導操作,β和γ分別代表車體的側滑角和橫擺率,Iz表示通過重心繞偏航軸的慣性矩,lf和lr分別表示從前、后軸到車體重心的距離,定義虛擬前輪和虛擬后輪,δf和δr分別是虛擬前輪轉向角和虛擬后輪轉向角,Mω是由移動機器人通過四個輪子的牽引力矩產生的偏航力矩,d表示車身寬度,與分別表示作用在右后輪,左后輪,右前輪,左前輪上的徑向驅動力;
步驟S112、基于定義的虛擬前輪及虛擬后輪,將四輪動力學模型簡化為虛擬前、后輪模型:
其中,虛擬前輪角和虛擬后輪角滿足:δr=kδf,k為預設系數;和分別表示虛擬前、后輪的軸向力,cos為余弦函數;
步驟S113、建立移動機器人狀態空間方程:
其中,x是狀態變量,x=[β,γ]T,T表示矩陣的轉置,u為控制輸入信號對應的控制輸入量,u=[δf,Mω]T,為x的導數,f表示未建模動態和建模誤差,A、B為參數矩陣;
步驟S114、通過線性化變換,獲得變換后的移動機器人狀態空間方程:
其中,η1和η2為變換后的移動機器人狀態空間方程的狀態變量,和分別為η1和η2的導數,為變換后系統的未建模動態和建模誤差,為A的變換矩陣,和為矩陣的元素,φ=[0 B1]T,B1為B的變換矩陣,B1=(BTB)-1BT,T表示矩陣的轉置;
步驟S120、基于狀態空間方程設計滑模面和滑模控制律;
其中,所述步驟S120的方法,包括:
構建滑模面s,其中,滑模面s為
s=η2-Gη1,式中,G表示對角線元素為1的對角矩陣;
變換后的移動機器人狀態空間方程中的控制輸入量u滿足
u=ω+v,
其中,ω為滑模控制等效律,v為超螺旋無顫振趨近律;
利用滑模面s的導數得到滑模控制等效律ω為
步驟S130、基于狀態空間方程設計超螺旋無顫振趨近律;
步驟S140、基于滑模面構建勢壘函數;
步驟S150、對控制輸入信號進行非對稱限幅。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勢壘函數的移動機器人自適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30中設計的超螺旋無顫振趨近律v滿足:
ρ1=L(s)|s|α
ρ2=Lθ(s)
式中,表示計算的中間變量,表示的導數,α為分數階階次,L(s)為勢壘函數,ρ1和ρ2為由勢壘函數調節的系統控制增益,θ為預設的正偶數,tanh表示雙曲正切函數,|s|表示求取s的絕對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未經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7999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光伏用B級太陽模擬濾光片及其鍍制方法
- 下一篇:一種關于新技術的領域分類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