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人工血管吻合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75815.5 | 申請日: | 2020-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7420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22 |
| 發明(設計)人: | 李譽;劉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麥德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115 | 分類號: | A61B17/115;A61F2/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之于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67 | 代理人: | 呂曉蓉 |
| 地址: | 102300 北京市門頭溝區石***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人工 血管 吻合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一種人工血管吻合裝置。本發明提供的人工血管吻合裝置,用于將自體血管與人工血管進行吻合,使自體血管與人工血管之間形成吻合面,包括手柄、推桿、人工血管墊片、自鎖針和針頭鎖扣,通過推動推桿將自鎖針的針頭端由通道內推出,使其穿過人工血管墊片、人工血管和自體血管,通過人工或其他方式將自鎖針的針頭端回穿至自體血管和人工血管并進入人工血管墊片上的針頭鎖扣內完成鎖定,采用這種結構能夠利用手柄減少吻合時間,吻合可靠,便于術中操作,對術者吻合技術要求不高,學習曲線短,減少體外循環時間,減輕體外循環對凝血功能的損害,若術中需置換弓部三個分支血管,停循環時間短,將會極大的降低患者腦血管意外事件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人工血管吻合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當前生活質量及診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大血管病變患者數量逐年增長,目前大血管疾病相關治療分為外科人工血管吻合及內科血管支架介入,平均花費高達15-20萬/人。其中,外科人工血管吻合采用端端吻合的方式,外科手術創傷大,并發癥多,容易造成出血、褶皺,此外,人工吻合耗時長且對術者水平要求高,學習曲線長,不易操作,另外還增加體外循環時間,破壞凝血功能,延長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若術中需置換弓部三個分支血管,需行停循環+順灌/逆灌腦保護,極大增加患者腦血管意外事件發生率及死亡率;內科血管支架介入治療,雖然微創,但適應癥受限,對病人選擇性較高,且簡單依靠覆膜支架的內撐作用,易因尺寸不匹配、對位不準確形成內漏或假性動脈瘤需進一步治療,且支架有崩解風險。因此,研究一種內外科兼具,能夠減少吻合時間,吻合可靠,便于操作且低風險的人工血管吻合裝置成為本領域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內外科兼具,能夠減少吻合時間,吻合可靠,便于操作且低風險的人工血管吻合裝置。
本發明提供一種人工血管吻合裝置,用于將自體血管與人工血管進行吻合,使自體血管與人工血管之間形成吻合面,所述人工血管吻合裝置包括:
手柄,包括外鞘和內管,所述外鞘和內管之間形成有通道;
推桿,位于所述通道內,可沿所述通道滑動;
人工血管墊片,當將自體血管與人工血管進行吻合時,所述人工血管墊片遮蔽所述通道的出口且位于所述人工血管背離吻合面的一側;
自鎖針,具有固定端和針頭端,當將自體血管與人工血管進行吻合時,所述自鎖針的固定端與所述推桿的一端相抵以使所述推桿推動其在所述通道內滑動并且經所述通道的出口穿出后固定在所述人工血管墊片上;
針頭鎖扣,設置于所述人工血管墊片上,與所述自鎖針的針頭端適配,用于與所述自鎖針的針頭端鎖定。
進一步地,所述的人工血管吻合裝置,還包括:
自體血管外帶,當將自體血管與人工血管進行吻合時,所述自體血管外帶位于自體血管背離吻合面的一側。
進一步地,所述的人工血管吻合裝置,還包括:
自體血管外扣,其內部開設有凹槽,當將其扣合在所述自體血管外帶上時,在所述自體血管外扣和自體血管外帶之間形成有自鎖針槽道,使所述自鎖針槽道的進口與所述通道的出口位置相對,所述自鎖針槽道的出口與所述針頭鎖扣的位置相對。
進一步地,所述外鞘和內管上開設有可供血液流入和流出所述內管的側孔。
進一步地,所述的人工血管吻合裝置,還包括:
環形球囊,設置于所述內管的容納腔內且位于所述手柄靠近所述吻合面的一端;
導入管,與所述環形球囊連接,用于向所述環形球囊內導入氣體或液體使其膨脹以將所述人工血管與自體血管的吻合面壓緊。
進一步地,所述導入管設置在所述通道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麥德道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麥德道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7581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