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現澆濕接縫的施工方法及橋梁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75437.0 | 申請日: | 2020-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2363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周琳;徐平安;潘軍;胡騰飛;余本俊;王帝;李旭東;彭聰誠;汪問鼎;雷運華;倪宇;陸勝成;王凱鵬;任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E01D19/12;E01D101/26;E01D101/30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權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李斯 |
| 地址: | 43005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現澆濕 接縫 施工 方法 橋梁 結構 | ||
1.一種現澆濕接縫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步驟:
預制橋面板(1),所述橋面板(1)的相對兩側具有濕接縫底板(12);
將所述橋面板(1)與鋼縱梁(2)整體進行架設;
填充相鄰兩個所述橋面板(1)之間的縫隙(4);
在所述濕接縫底板(12)上澆筑混凝土形成濕接縫(7)。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濕接縫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橋面板(1),所述橋面板(1)的相對兩側具有濕接縫底板(12),具體包括:
提前在預制場按照預設尺寸對橋面板(1)進行預制,并且在預制過程中,在所述橋面板(1)沿縱橋向的相對兩側一體澆筑形成所述濕接縫底板(12)。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現澆濕接縫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橋面板(1)內設有第一環形鋼筋(3),所述第一環形鋼筋(3)自所述橋面板(1)的內部延伸至所述濕接縫底板(12)的上方。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現澆濕接縫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填充相鄰兩個所述橋面板(1)之間的縫隙(4)之后,在所述濕接縫底板(12)上搭設第二環形鋼筋(5),
所述第二環形鋼筋(5)與其兩側的所述第一環形鋼筋(3)部分重疊,并且將兩側的所述第一環形鋼筋(3)綁扎在一起。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濕接縫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將所述橋面板(1)與鋼縱梁(2)整體進行架設之前,通過緩凝劑和水沖鑿毛的方式在所述濕接縫底板(12)的上表面形成粗糙面,
并且在所述橋面板(1)沿橫橋向的外側面(111)形成粗糙面。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濕接縫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將所述橋面板(1)與鋼縱梁(2)整體進行架設,具體包括:
將橋面板(1)依次架設在鋼縱梁(2)上,相鄰兩個橋面板(1)之間具有縫隙(4),且縫隙(4)小于或者等于10mm。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濕接縫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相鄰兩個所述橋面板(1)之間的縫隙(4),具體包括:
采用砂漿對所述縫隙(4)進行封堵,并且所述砂漿的強度等級與澆筑所述橋面板(1)的混凝土強度等級相同。
8.一種采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濕接縫的施工方法的橋梁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鋼縱梁(2);
固定于所述鋼縱梁(2)上的橋面板(1),所述橋面板(1)的相對兩側一體設有濕接縫底板(12);
濕接縫(7),位于相鄰兩個所述橋面板(1)之間,且所述濕接縫(7)設于所述濕接縫底板(12)的上方。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橋梁結構,其特征在于:
相鄰兩個所述濕接縫底板(12)之間具有縫隙(4),且所述縫隙(4)內填充砂漿。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橋梁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濕接縫底板(12)的上表面與所述橋面板(1)的外側面(111)共同包圍所述濕接縫(7),且所述濕接縫底板(12)的上表面與所述橋面板(1)的外側面(111)通過圓弧面平滑相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7543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交替維護的避雷器接地系統
- 下一篇:一種全器官細胞增殖定量檢測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