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尼龍和羊毛混合纖維的一浴染液及染色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75333.X | 申請日: | 2020-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7674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1 |
| 發明(設計)人: | 邢鐵玲;王亞輝;陳國強;唐志剛;向中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D06P1/39 | 分類號: | D06P1/39;D06P1/44;D06P1/613;D06P1/62;D06P3/85;D06P5/02 |
| 代理公司: | 蘇州市中南偉業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王玉仙 |
| 地址: | 215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尼龍 羊毛 混合 纖維 染液 染色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紡織染整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尼龍和羊毛混合纖維的一浴染液及染色方法。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將兩種混合纖維進行潤濕預處理,再用酸性染料對混合纖維進行同浴一次性同色染色,最后進行固色后處理。本發明將兩種纖維置于同一染缸中進行酸性染料染色,同時實現了對兩種纖維染色的目的,改變了目前對兩種纖維分別進行單獨染色的傳統加工模式,大大縮短了傳統工藝的加工流程,降低了生產成本,具有顯著的節能減排效應,且兩種纖維的同色性好,纖維固色后其耐皂洗牢度較好可達到4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染整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尼龍和羊毛混合纖維的一浴染液及染色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紡織工業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紡織服飾消費品位的提高,市場上多組分纖維紡織品強勢崛起,越來越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多組分纖維混紡是將種類、物理性能、功能性、形態等特性各不相同的纖維混合在一起,織造出單一纖維材料所不具有的功能、風格和織物組織的服裝面料。目前,市場上多組分纖維紡織品的品種十分繁多,一些流行的混紡產品少則2~3種纖維,多則含有4~6種纖維。這些混紡交織的紡織品集各種纖維的性能于一體,具有很多的優點。例如,含羊毛和蠶絲纖維的紡織品具有羊毛的彈性、蓬松感,又具有蠶絲的柔軟和柔和的光澤,可用來做高檔面料;含蠶絲和棉纖維的紡織品具有手感柔軟、吸濕透氣、穿著舒適等優良性能。
尼龍是我國第三大合成纖維,因其優異的耐磨性及良好的強度和韌性,廣泛應用于紡織纖維領域。一般常用的品種有尼龍6(聚己內酰胺)、尼龍66(聚己二酰己二胺),這些傳統的化學纖維主要依靠石油,但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石油不僅面臨資源枯竭的隱患,在應用過程中還會同時觸發眾多環境問題。而尼龍56是一種新型的聚酰胺纖維,與尼龍66、尼龍6以石油等衍生物為原料制備不同,尼龍56是生物基化學纖維材料,從天然生物中提取而來,是一種可持續利用的環保材料。
羊毛由十多種α-氨基酸組成,各種氨基酸通過重復的聚酰胺鍵(肽鍵)按一定的順序排列連成線性大分子,分子鏈之間通過胱氨酸二硫鍵、肽鍵等共價鍵以及氫鍵、離子鍵和疏水鍵等相結合而成。羊毛擁有十分良好的彈性,豐滿的手感以及良好的保暖性能。
由于尼龍纖維和羊毛纖維兩種纖維的結構和性能不同,酸性染料在兩種纖維上的上染速率、上染量和染色深度也有所差異,染色的最佳工藝條件也相差較大,故兩種纖維在同缸同浴染同色的難度大。CN201810159791.0公開了一種天絲/羊毛/尼龍織物的染色方法、CN201610537242.3公開了一種羊毛/尼龍混紡織物的色光一致性染色方法、CN201410612862.X公開了一種防縮羊毛/天絲/尼龍混紡面料的一浴染色方法,研究更多的尼龍56與羊毛混合纖維在相同染色條件下同缸同浴同色染色的方法十分必要,以縮短相關紡織品的加工工藝流程、降低加工成本、提高產品品質。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尼龍和羊毛混合纖維的一浴染液及染色方法,利用本發明的一浴染液可實現尼龍與羊毛混合纖維在酸性條件下的同缸同浴浸染,染色同色性好,色牢度高。
本發明的第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尼龍和羊毛混合纖維的一浴染液,包括酸性染料1%~4%owf和染色助劑1%~7%owf;以一浴染液的總量為基準,染色助劑包括緩染劑0.1~5g/L、聚乙二醇0.001~0.1g/L、JFC(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001~0.1g/L;緩染劑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和十二烷基磺酸鈉中的一種或幾種。
進一步地,尼龍為尼龍56。
進一步地,以染色助劑的總量為基準,染色助劑中十二烷基硫酸鈉濃度為0.1~1g/L;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鈉濃度為1~5g/L;或十二烷基磺酸鈉濃度為0.1~4g/L。
進一步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為400~4000g/mol。優選地,聚乙二醇的分子量為400~2000g/mo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大學,未經蘇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7533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