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人工合成品種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75125.X | 申請日: | 2020-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8082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9 |
| 發明(設計)人: | 道仁圖雅;李燕;王琦;孟俊紅;梅汝鴻 | 申請(專利權)人: | 錢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Q1/02 | 分類號: | C12Q1/02;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海淀區溫泉***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人工合成 品種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人工合成品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特殊專業功能益菌的獲得;S2:選出抗病菌株經擴大培養,在多地多點病田或病田中接種,進行測試抗病性的效果及其穩定性;S3:防病效果達80%,穩定性波幅在10%以內的菌株即可以進入工業化生產;S4:繼續在病田或病中對抗病菌株進行監測,并將主要生產菌株放到重病田中馴化、復壯,本發明中的方法優于其他抗病育種方法,在于本發明育種方法不改變病品種原有基因,安全性高;抗病功能菌株不能由種子遺傳,菌株也不可能在環境中形成優勢菌株,生態安全;本發明技術隨著田間病情加重,可以加強抗病功能菌的施用次數,加大施用菌劑含量來增強對萎蔫病的治理。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人工合成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人工合成品種的方法。
背景技術
雜交育種,轉基因育種通過基因變化的變化將功能基因導入植物體內,實現增加產量、改善品質、提高抗性的目的。
在實現本發明過程中,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植物個體是微生物和植物體細胞組織形成的復合體。這些微生物15%對植物體有益的,15%對植物體有害的,70%是中性的,這當然不是絕對的,在嚴重發生棉花萎蔫病病田中,大部分棉花都萎蔫枯死了,就有一二株還健康挺立著,這種健康株可能具有防治萎蔫病病菌的益菌存在,我們將這種益菌分離出來,再加篩選、誘變、強化、訓化,我們就能得到一種特殊專業功能益菌,有經濟、生態、社會三效益的專用防治萎蔫病的功能菌株。
為此,提出一種人工合成品種的方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人工合成品種的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人工合成品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特殊專業功能益菌的獲得;
S2:選出抗病菌株經擴大培養,在多地多點病田或病田中接種,進行測試抗病性的效果及其穩定性;
S3:防病效果達80%,穩定性波幅在10%以內的菌株即可以進入工業化生產;
S4:繼續在病田或病中對抗病菌株進行監測,并將主要生產菌株放到重病田中馴化、復壯,不斷為生產提供高效穩定的具有抗病功能菌株;
S5:抗病功能菌株經工業化生產,不同類型病區各設多點進行觀察,獲得抗病效果好、抗病穩定性均符合抗病功能品種的指標。
優選的,在所述S1步驟中,在重病田內挑選健康植株,并在病田中反復篩選,以便從健康植株中分離篩選,獲得穩定抗病益生菌株。
優選的,在所述S2步驟中,根據當地環境、作物問題,將功能微生物菌株進行組合,形成針對性專用菌劑,菌劑通過、拌種、噴霧接種技術接種到植物體內,功能菌株在植物體內定植、繁殖、轉移,成為植物自然體生態系成員。
優選的,在所述S5步驟中,功能菌株在植物體內,發揮各自作用,表現為增加產量,改善品質,提高抗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中的方法優于其他抗病育種方法,在于本發明育種方法不改變病品種原有基因,安全性高;抗病功能菌株不能由種子遺傳,菌株也不可能在環境中形成優勢菌株,生態安全;本發明技術隨著田間病情加重,可以加強抗病功能菌的施用次數,加大施用菌劑含量來增強對萎蔫病的治理。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方法流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錢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錢康(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75125.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