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大氣環境下連續制備長尺寸泡沫金屬的方法及其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75109.0 | 申請日: | 2020-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5349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15 |
| 發明(設計)人: | 鐘云波;沈喆;朱家樂;林中澤;任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C1/08 | 分類號: | C22C1/08;B22D11/055;B22D11/059;B22D11/11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顧勇華 |
| 地址: | 200444***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大氣環境 連續 制備 尺寸 泡沫 金屬 方法 及其 裝置 | ||
1.一種大氣環境下長尺寸泡沫金屬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將待熔鑄金屬放入上部石墨坩堝(2)中,在上部石墨坩堝(2)外部設有上部感應線圈(3),在上部感應線圈(3)中通入交流電,通過感應加熱方法,加熱并熔化在上部石墨坩堝(2)中的金屬原料,形成金屬熔體(1);在上部石墨坩堝(2)下方連接設置下部石墨坩堝(4),下部石墨坩堝(4)作為石墨結晶器,在下部石墨坩堝(4)外部設有下部感應線圈(5),在下部石墨坩堝(4)的下部連接設置水冷結晶器(6),在水冷結晶器(6)的連鑄坯(9)的拉出位置設置二冷水(7),在水冷結晶器(6)中通入冷卻水;
步驟2:待熔化后的金屬熔體(1)從上部石墨坩堝(2)流入下部石墨坩堝(4)中時,在下部感應線圈(5)中通入交流電,進一步進入加熱下部石墨坩堝(4)中的熔體;與此同時,開啟二冷水(7);
步驟3:開啟抽拉連鑄設備(8),利用抽拉連鑄設備(8)將連鑄坯(9)從水冷結晶器(6)中拉出,通過水冷結晶器(6)和二冷水(7)對連鑄坯(9)進行強制冷卻,二冷水(7)在冷卻連鑄坯(9)的過程中遇熱變成水蒸氣(12);
步驟4:在所述步驟3中生成的水蒸氣(12)穿過連鑄坯(9)與下部石墨坩堝(4)壁內表面之間的間隙中上升,并最終到達在下部石墨坩堝(4)中的金屬熔體進行凝固的固液界面(11)處,在下部感應線圈(5)加熱的升溫作用下,使水蒸氣(12)會與固液界面(11)處的高溫的下部石墨坩堝(4)壁面的石墨材料發生如下化學反應:
步驟5:在所述步驟4中進行的化學反應生成的一氧化碳在金屬熔體中溶解度極低,會立刻上浮;但反應生成的氫氣(10)在金屬熔體中具有較高的溶解度,由于抽拉連鑄設備(8)開啟,連鑄坯(9)不斷成型,一部分溶于金屬熔體(1)中的氫氣(10)將進入連鑄坯(9)中,并使連鑄坯(9)的坯體形成氣孔,并最終通過連鑄工藝得到長尺寸泡沫金屬材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大氣環境下長尺寸泡沫金屬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該方法在大氣環境下進行,無需密閉容器,亦無需對設備中通入各種氣體。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大氣環境下長尺寸泡沫金屬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下部石墨坩堝(4)的材質為石墨,且在下部石墨坩堝(4)外部加設一道感應加熱線圈,調控下部石墨坩堝(4)壁面形成的高溫條件,促進下部石墨坩堝(4)上的碳與水蒸氣(12)反應,并生成一氧化碳和氫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大氣環境下長尺寸泡沫金屬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部石墨坩堝(4)外部加設一道感應加熱線圈,加熱金屬熔體(1),由于水蒸氣(12)在金屬熔體(1)中的溶解度與熔體溫度相關,且金屬熔體(1)溫度越高,水蒸氣(12)溶解度越大;通過進一步加熱金屬熔體(1)來提高水蒸氣(12)的溶解度,為下部石墨坩堝(4)的壁面與水蒸氣(12)的化學反應提供更多的原料。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大氣環境下長尺寸泡沫金屬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下部石墨坩堝(4)外部加設一道感應加熱線圈,加熱金屬熔體(1),由于氫氣(10)在金屬熔體(1)中的溶解度與熔體溫度相關,且金屬熔體(1)溫度越高,氫氣(10)的溶解度越大;利用加設的下部感應線圈(5)對于金屬熔體(1)的進一步加熱,調控并提高反應生成的氫氣(10)在金屬熔體(1)中的含量。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大氣環境下長尺寸泡沫金屬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下部感應線圈(5)進一步加熱金屬熔體(1)的方法,來提高氫氣(10)在金屬熔體(1)中的含量;在連鑄過程中,固液界面(11)前沿發生液態到固態的相變過程,液態的金屬熔體(1)中來不及排出的氫氣(10)將會隨著相變過程固定在固相連鑄坯中,并最終形成連鑄坯中的孔洞;通過控制氫氣(10)在金屬熔體(1)的含量,調控形成長尺寸的多孔泡沫金屬材料。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大氣環境下長尺寸泡沫金屬材料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下部石墨坩堝(4)與連鑄坯(9)之間存在間隙,該間隙主要是由于下部石墨坩堝(4)具有一定的拔模斜度,且該拔模斜度設定為0.01-10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大學,未經上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7510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