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近α型高溫鈦合金大規格棒材鍛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73503.0 | 申請日: | 2020-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3811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16 |
| 發明(設計)人: | 彭暉;李超;樊凱;馮繼才;黃德超;朱雪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湘投金天鈦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J5/00 | 分類號: | B21J5/00;B21J5/08;C22F1/18 |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源友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3208 | 代理人: | 江妹 |
| 地址: | 415000 湖南省常德市常德***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溫 鈦合金 規格 鍛造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近α型高溫鈦合金大規格棒材鍛造方法,其工藝路線為:鑄錠開坯鐓拔→首次α+β相區鐓拔→動態β再結晶處理→第2次α+β相區鐓拔→α+β相區拔長→α+β相區成品摔圓成型。本發明通過在“高?低?高?低”鍛造工藝中結合動態β再結晶處理,合理設計工藝步驟,科學匹配變形溫度、變形量、變形速率、高徑比等工藝參數,進行坯料的鍛造變形,以獲得心部和邊部均為細小均勻的等軸組織,超聲波探傷均勻性良好的Φ250~Φ500mm的近α高溫鈦合金大規格棒材,且鍛造流程短、成品率良好,適宜于工業化穩定生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鍛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近α型高溫鈦合金Φ250~500mm大規格棒材的自由鍛造方法。
背景技術
近α型高溫鈦合金材料,長期使用溫度可達500℃-600℃,具有良好的熱強性和熱穩定性。高溫鈦合金代替鋼或鎳基高溫合金,用于制造航空發動機壓氣機輪盤、葉片、整體葉盤、機匣等,可以減輕結構重量40%左右,從而顯著提高發動機的推重比和使用性能,成為現代航空發動機制造中極富應用前景的關鍵材料之一。
由于近α型高溫鈦合金由于合金化程度高,且在室溫狀態下主要為α相,因此,在相同的變形條件下(變形溫度、變形速率、變形方式),其變形抗力要大于傳統的兩相合金如TC4、TC11等,其工藝塑性明顯低于TC4、TC11;且該合金中均含有含量較低的弱β穩定化元素Nb、Ta,在(α+β)兩相區的溫度區間很小,且隨著溫度的下降,變形抗力的增加較快,這給該合金棒材的鍛造變形特別是在(α+β)兩相區的鍛造變形加工造成了較大的難度,大規格棒材鍛透性差,難以獲得均勻細小等軸組織,超聲探傷均勻性差,且在鍛造過程中容易開裂,坯料打磨量大,成品率很低。
基于上述問題,因而亟待提出一種新的具有均勻性良好組織的制備方法,以解決近α高溫鈦合金鍛造窗口窄、鍛造過程控制難、組織均勻性差等問題,且成品率高,從而滿足日益發展的航空航天工業需求。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近α高溫鈦合金鍛造窗口窄、鍛造過程控制難、成品率低等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獲得均勻細小等軸組織,且超聲波探傷均勻性良好、鍛造流程短的近α高溫鈦合金Φ250~Φ500mm大規格棒材的鍛造方法,以提高近α高溫鈦合金大規格棒材組織均勻性和質量穩定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近α型高溫鈦合金大規格棒材鍛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工藝路線為:鑄錠開坯鐓拔→首次α+β相區鐓拔→動態β再結晶處理→第2次α+β相區鐓拔→α+β相區拔長→α+β相區成品摔圓成型。
進一步,上述近α型高溫鈦合金大規格棒材鍛造方法,具體是通過以下步驟來實現的:
(1)鑄錠開坯鐓拔
將加熱爐預熱到800℃,裝入鑄錠或坯料保溫1~2h,再緩慢升溫至1080~1150℃溫度,加熱系數為0.2~0.7,鍛造1~2火,每火次鍛比為3.0~7.0,鍛后空冷;
(2)首次α+β相區鐓拔
將加熱爐預熱到800℃,裝入經過步驟(1)處理的鑄錠或坯料保溫1~2h,再緩慢升溫至相變點以下20-30℃,加熱系數為0.5~0.8,鍛造1~2火,每火次鍛比控制在2.0~3.0之間,鍛后熱料回爐進行動態β再結晶處理;
(3)動態β再結晶處理
于相變點以上50~100℃進行加熱,加熱系數為0.3~0.5,隨后進行鍛造,鍛比控制在1.2~1.7,鍛后空冷;
(4)第2次α+β相區鐓拔
相變點以下20~40℃加熱,加熱系數為0.5~0.8,鍛造1~3火,每火次鍛比控制在1.3~2.0之間,鍛后空冷;
(5)α+β相區拔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湘投金天鈦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湖南湘投金天鈦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7350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