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錄像的方法、系統、終端設備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72118.4 | 申請日: | 2020-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8826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明沅;梁啟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真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N5/76 | 分類號: | H04N5/76;H04N5/04 |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創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孟學英 |
| 地址: | 518057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粵海***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錄像 方法 系統 終端設備 計算機 可讀 存儲 介質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錄像的方法、系統、終端設備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方法包括:持續采集視頻采集單元視野內設定范圍的視頻數據和/或音頻采集單元周圍的音頻數據,并自動動態循環緩存第一設定時長或第一設定存儲容量的第一視頻和/或音頻數據到第一存儲單元,以保持第一存儲單元中動態緩存有實時更新的第一視頻和/或音頻數據;當接收到第一觸發信號時,將第一存儲單元中在該時刻點所緩存的全部或部分第一視頻數據和/或第一音頻數據轉存到第二存儲單元;同時繼續將該時刻點之后采集的視頻數據和/或音頻數據自動動態循環緩存到第一存儲單元。實現了對事件的及時記錄或補償記錄,即不會錯過記錄事件發生,也不會產生大量的無用的視頻數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信息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視頻采集單元錄像的方法、系統、終端設備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背景技術
隨著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等智能設備的廣泛應用,人們越來越習慣于通過智能設備記錄生活中的美好時刻。人們用智能設備記錄生活基本上有兩種情況,一種預先不知道會發生的情況,另一種是預先知道會發生的情況。比如家里有小孩情況,家長希望記錄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不愿錯過每一個感動時刻。但是,美妙的時刻總是轉瞬即逝,往往在發現孩子展現童真一面的時候,再啟動智能設備對準小孩子后,就已經錯過剛才的表情和場景了,針對這種預先不知道會發生的情況,不能及時的記錄。此外,當自己參與孩子的互動時,或制作美食而雙手需要占用時,往往會找不到其他人幫忙錄像而錯失;即便有人幫忙,也會因刻意的錄像而失去自然的感覺,導致視頻記錄的效果欠佳。
現有技術中,有些帶SD卡的網絡攝像頭(IP Camera),可以進行7x24小時的連續錄像,這樣可以將每一個場景都記錄下來,事后再對錄像內容進行剪輯。這樣的操作非常麻煩,而且還需要時常拔取SD卡進行手工剪輯,往往還需要在長時間的錄像文件中去查找想要的內容,影響到用戶體驗。對于沒有SD卡的機型,則無法實現想要場景的錄像。另外,SD卡的長期進行擦除和寫操作,很容易產生SD卡壞塊,影響SD卡壽命。而且SD卡容量有限,如果沒有及時回看,往往在SD卡錄像內容被循環覆蓋后便丟失了所有的目標錄像片段。
所以,現有技術中缺乏一種有效的能及時記錄及補償記錄生活中的美好時刻的錄像方法。
以上背景技術內容的公開僅用于輔助理解本發明的構思及技術方案,其并不必然屬于本專利申請的現有技術,在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上述內容在本專利申請的申請日已經公開的情況下,上述背景技術不應當用于評價本申請的新穎性和創造性。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的問題,提供一種錄像的方法、系統、終端設備及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所述:
一種錄像方法,包括如下步驟:S1:持續采集視頻采集單元視野內設定范圍的視頻數據和/或音頻采集單元周圍的音頻數據,并自動動態循環緩存第一設定時長或第一設定存儲容量的第一視頻數據和/或第一音頻數據到第一存儲單元,以保持所述第一存儲單元中動態緩存有實時更新的、長度為所述第一設定時長或存儲容量為所述第一設定存儲容量的第一視頻數據和/或第一音頻數據;S2:當接收到第一觸發信號時,將所述第一存儲單元中在該時刻點所緩存的全部或部分所述第一視頻數據和/或所述第一音頻數據轉存到第二存儲單元;同時繼續將該時刻點之后采集的視頻數據和/或音頻數據自動動態循環緩存到所述第一存儲單元。
優選地,在步驟S2中,在將所述第一視頻數據和/或所述第一音頻數據轉存到第二存儲單元的同時,繼續采集第二視頻數據和/或第二音頻數據并存儲到第二存儲單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真伊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深圳真伊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7211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