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多層微帶縫隙耦合結構的寬帶二維和差相位比較網絡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70671.4 | 申請日: | 2020-10-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8672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立;張依軒;李睿洋;翁子彬;焦永昌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P1/213 | 分類號: | H01P1/213;H01P1/18 |
| 代理公司: | 陜西電子工業專利中心 61205 | 代理人: | 陳宏社;王品華 |
| 地址: | 710071***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多層 微帶 縫隙 耦合 結構 寬帶 維和 相位 比較 網絡 | ||
1.一種基于多層微帶縫隙耦合結構的寬帶二維和差相位比較網絡,其特征在于,包括形狀為矩形且上下層疊的第一介質板(1)和第二介質板(2),其中:
所述第一介質板(1),其上表面印制有沿一條對角線排布的上層微帶線,所述上層微帶線包括第一復合微帶線(11)、第二復合微帶線(12)和第一直線微帶線(13);所述第一復合微帶線(11)和第二復合微帶線(12)均由三個通過微帶節點連接的光滑L型微帶線組成,其中第一復合微帶線(11)的輸入端和輸出端分別位于第一介質板(1)長邊和短邊的邊緣;第二復合微帶線(12)的輸入端位于與第一復合微帶線(11)輸入端相對長邊的邊緣,開路端位于靠近第一復合微帶線(11)輸出端相對短邊邊緣;所述第一直線微帶線(13)的開路端與第二復合微帶線(12)的開路端形成耦合,輸出端位于第一復合微帶線(11)輸出端相對短邊的邊緣;所述第一介質板(1)的下表面印制有金屬地板(14),該金屬地板(14)位于第一復合微帶線(11)和第二復合微帶線(12)上微帶節點的投影位置蝕刻有圓形縫隙,所述金屬地板(14)上還蝕刻有四個直線型縫隙;
所述第二介質板(2),其下表面印制有沿與上層微帶線所在對角線投影交叉的對角線排布的下層微帶線,所述下層微帶線包括第三復合微帶線(21)、第四復合微帶線(22)、第五復合微帶線(23)、第六復合微帶線(24)和第二直線微帶線(25);所述第三復合微帶線(21)和第六復合微帶線(24)均采用一個臂帶有微帶節點的光滑L型微帶線結構,所述第三復合微帶線(21)上的微帶節點位于第二復合微帶線(12)靠近輸入端的微帶節點的投影位置,第六復合微帶線(24)上的微帶節點位于第一復合微帶線(11)靠近輸入端的微帶節點的投影位置,該兩個復合微帶線的輸入端分別位于所在介質板長邊的邊緣位置;所述第二直線微帶線(25)的輸出端位于與第一復合微帶線(11)輸出端位置相同的短邊;所述第四復合微帶線(22)和第五復合微帶線(23)均由兩個通過微帶節點連接的光滑L型微帶線組成,第四復合微帶線(22)上的微帶節點位于第一復合微帶線(11)靠近輸出端的微帶節點的投影位置,第五復合微帶線(23)上的微帶節點位于第二復合微帶線(12)靠近開路端的微帶節點的投影位置,其中第四復合微帶線(22)的一個開路端與第二直線微帶線(25)的開路端形成耦合,另一個開路端與第三復合微帶線(21)的開路端形成耦合,所述第五復合微帶線(23)的輸出端位于與第一直線微帶線(13)輸出端位置相同的短邊,開路端與第六復合微帶線(24)的開路端形成耦合;
所述上層微帶線上的四個微帶節點,與金屬地板(14)上對應位置的四個圓形縫隙,以及下層微帶線上對應位置的四個微帶節點,組成四個貼片縫隙耦合器;所述金屬地板(14)上蝕刻的四個直線型縫隙,其中一個和第一直線微帶線(13)的開路端與第二復合微帶線(12)的開路端的耦合位置對應,其余三個分別和第三復合微帶線(21)的開路端與第四復合微帶線(22)的開路端的耦合位置、第四復合微帶線(22)的開路端與第二直線微帶線(25)的開路端的耦合位置,以及第五復合微帶線(23)的開路端與第六復合微帶線(24)的開路端的耦合位置對應,組成四個縫隙耦合移相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層微帶縫隙耦合結構的寬帶二維和差相位比較網絡,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微帶線的兩個臂垂直,且連接處為光滑圓弧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層微帶縫隙耦合結構的寬帶二維和差相位比較網絡,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帶節點,采用圓形、橢圓形或四角為光滑圓弧的矩形微帶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層微帶縫隙耦合結構的寬帶二維和差相位比較網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層微帶線上微帶節點的中心,與金屬地板(14)上對應位置的圓形縫隙的中心,以及下層微帶線上對應位置的微帶節點的中心,均位于通過該微帶節點中心的法線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層微帶縫隙耦合結構的寬帶二維和差相位比較網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復合微帶線(12)的開路端、第一直線微帶線(13)的開路端、第三復合微帶線(21)的開路端、第四復合微帶線(22)的開路端、第五復合微帶線(23)的開路端、第六復合微帶線(24)的開路端和第二直線微帶線(25)的開路端,以及直線型縫隙的兩端均采用扇形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未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70671.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菊花采摘車
- 下一篇:一種適用于機器人使用的末端執行器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