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羽毛球扣球訓練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65070.4 | 申請日: | 2020-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5416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2 |
| 發明(設計)人: | 李瑞釗;郭敏剛;陽藝武;鐘國紅;伍藝昭;戴健;林友良;朱雄灝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3B69/00 | 分類號: | A63B69/00;A63B102/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銘澤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張舉 |
| 地址: | 430070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羽毛球 扣球 訓練 裝置 | ||
1.一種羽毛球扣球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撐架(1);
存球筒(2),固定在所述支撐架(1)上,其下端開設有出球口(3),所述存球筒(2)內部沿其縱向并排放置有多個羽毛球,最下方的羽毛球小端在重力的作用下從出球口(3)滑出,出球口(3)設有用于檢測羽毛球的紅外傳感器(35),紅外傳感器(35)固定在存球筒(2)的側壁上;
擊球拍(4),所述擊球拍(4)包括拍體和拍桿,拍桿和拍體之間設有殼體(5),殼體(5)固定在拍桿的一端,拍桿另一端套設在所述支撐桿(33)上,支撐桿(33)固定在所述支撐架(1)上;
旋轉機構,設置在所述殼體(5)內部,其輸出端與所述拍體連接,用于驅動所述拍體繞拍桿轉動;
扇形塊(6),其弧形側壁上開設有與所述拍桿配合的槽縫,拍桿遠離拍體的一端從槽縫一側穿入并且從槽縫另一側穿出,拍桿穿過槽縫的端部套設在所述支撐桿(33)上;并且扇形塊(6)固定在所述支撐桿(33)上;
推動機構,設置在扇形塊(6)上,用于推動拍桿繞所述支撐桿(33)轉動;
夾持機構,設置在所述支撐架(1)上,位于所述存球筒(2)和所述擊球拍(4)之間,用于夾持從所述出球口(3)滑出的羽毛球,并釋放羽毛球使其掉落在拍體上;
開關裝置(39),設置在手環內,手環佩戴在運動員手腕上;
所述旋轉機構、推動機構、夾持機構、紅外傳感器(35)以及開關裝置(39)均與微處理器(40)連接,微處理器(40)與電源(41)電連接,微處理器(40)還信號連接有隨機數字發生器(42)和計時器(4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羽毛球扣球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動機構包括:
弧形滑塊(13),與所述擊球拍(4)的拍桿固定連接;
弧形滑槽(14),與所述弧形滑塊(13)連接,弧形滑槽(14)固定在所述扇形塊(6)的下表面;
彈簧(15),布設在所述弧形滑槽(14)內部,彈簧(15)的一端與弧形滑槽(14)的端部固定連接,彈簧(15)另一端與所述弧形滑塊(13)固定連接,彈簧(15)用于推動弧形滑塊(13)從弧形滑槽(14)的一端滑動到另一端,弧形滑塊(13)帶動拍桿同步轉動;
撥動桿(16),穿過所述弧形滑槽(14)側壁開設的槽縫與所述弧形滑塊(13)固定連接;
復位機構,設置在所述扇形塊(6)的下表面,用于帶動弧形滑塊(13)壓縮所述彈簧(15)復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羽毛球扣球訓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復位機構包括:
繩體(30),繩體(30)的一端與所述撥動桿(16)固定連接,繩體(30)另一端固定在第三電機(31)的輸出軸上;
第三電機(31),固定在所述扇形塊(6)上,第三電機(31)轉動帶動繩體(30)拉動撥動桿(16)復位,第三電機(31)與所述微處理器(40)連接;
電動推桿(12),固定在所述扇形塊(6)上,電動推桿(12)與所述微處理器(40)連接,電動推桿(12)的伸縮端也穿過所述弧形滑槽(14)側壁開設的槽縫,用于阻擋撥動桿(16)彈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理工大學,未經武漢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65070.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