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切入式數據加密傳輸解密接受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65069.1 | 申請日: | 2020-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4749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湯利君;文新;林長芝;羅路 | 申請(專利權)人: | 衡陽云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21/60 | 分類號: | G06F21/60;G06F21/32;G08B7/06;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權智天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蔡金花 |
| 地址: | 421000 湖南省衡陽市高***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切入 數據 加密 傳輸 解密 接受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切入式數據加密傳輸解密接受的方法,包括以下組成部分:接收網絡并獲取原始數據、數據加密模塊、無線終端設備、接收加密數據和數據解密模塊。本發明通過設置接收網絡并獲取原始數據、數據加密模塊、無線終端設備、接收加密數據和數據解密模塊的配合使用,用戶可通過網絡獲取原始數據并通過數據加密模塊對原始數據進行加密,進而通過無線終端設備對加密數據進行傳輸,傳輸并接受完畢后用戶可通過數據解密模塊對加密數據進行解密,進而獲取加密數據對應的明文數據,解決了現有的切入式數據加密傳輸解密接受的方法無法對加密文件進行二層加密,同時不具備自主報警的功能,降低了用戶信息傳輸的安全性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信息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切入式數據加密傳輸解密接受的方法。
背景技術
切入式數據庫的名稱來自其獨特的運行模式,這種數據庫嵌入到了應用程序進程中,消除了與客戶機服務器配置相關的開銷,切入式數據庫實際上是輕量級的,在運行時,它們需要較少的內存,它們是使用精簡代碼編寫的,對于切入式設備,其速度更快,效果更理想。
加密:對明文進行翻譯,使用不同的算法對明文以代碼形式實施加密,該過程的逆過程稱為解密,即將該編碼信息轉化為明文的過程,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是:切入式數據加密傳輸解密接受的方法無法對加密文件進行二層加密,同時不具備自主報警的功能,因此盜用者或其他人員可對其進行解密嘗試,降低了用戶信息傳輸的安全性。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切入式數據加密傳輸解密接受的方法,具備可對數據進行二層加密并可以自主報警的優點,解決了現有的切入式數據加密傳輸解密接受的方法無法對加密文件進行二層加密,同時不具備自主報警的功能,因此盜用者或其他人員可對其進行解密嘗試,降低了用戶信息傳輸的安全性的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切入式數據加密傳輸解密接受的方法,包括以下組成部分:接收網絡并獲取原始數據、數據加密模塊、無線終端設備、接收加密數據和數據解密模塊。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所述數據加密模塊步驟包括:等待用戶設定密碼;重復確認密碼;重復確認密碼是否正確;重復確認密碼不正確回到用戶設定密碼界面;重復確認密碼正確進入二層指紋密碼設定;用戶設定二層指紋密碼,對用戶指紋進行采集,采集成功,后臺數據庫整合數據得到數據密碼,采集失敗回到指紋采集界面重新進行采集。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所述數據解密模塊步驟包括:指紋采集設備,對用戶指紋進行采集,并與數據庫中指紋數據進行對比,對比一致將進入解鎖密碼輸入界面,用戶輸入密碼并對輸入的密碼進行對比,對比一致將獲取加密數據對應的明文數據,解鎖密碼對應不正確將回到解鎖密碼輸入界面,解鎖密碼三次對比錯誤將會觸發報警模塊進行報警;指紋對比不一致將會重新對指紋進行采集,指紋對比不一致三次將會直接觸發報警模塊進行報警。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所述報警模塊為閃光燈和報警喇叭。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切入式數據加密傳輸解密接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用戶將數據儲存發送設備進行網絡接收并獲取未加密的原始數據;
(2)進入數據加密模塊對原始數據進行加密;
(3)通過無線終端設備將加密后的數據進行傳輸;
(4)接收傳輸的加密數據;
(5)進入數據解密模塊對接收的加密數據進行解密,進而獲取加密數據對應的明文數據。
作為本發明優選的,所述指紋采集設備為指紋采集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衡陽云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衡陽云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6506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