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攪拌槳葉及攪拌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64683.6 | 申請日: | 2020-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7358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2 |
| 發明(設計)人: | 鄭曉宇;訾燦;武京偉;童勝寶;司丹丹;陸飛鵬;陸裕峰;王智 | 申請(專利權)人: | 光大環境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光大環保技術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9/00 | 分類號: | 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磐華律師事務所 11336 | 代理人: | 馮永貞 |
| 地址: | 211106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蘇源***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攪拌 槳葉 裝置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攪拌槳葉和攪拌裝置,攪拌槳葉包括:攪拌槳桿,與槳葉端部連接;所述槳葉端部包括:具有不光滑表面的凹部,位于所述槳葉端部的第一側;具有倒角的凸起部,位于所述槳葉端部的第二側。根據本申請的攪拌槳葉和攪拌裝置,采用仿生學設計,在攪拌槳葉的端部設置具有非光滑表面的凹部,以及具體倒角的凸起部,實現減粘降阻的同時,能夠有效降低攪拌軸折斷的風險。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環保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攪拌。
背景技術
干式厭氧發酵耐雜物能力強、容積負荷高、容積產氣率高、能源消耗量低的特點,但也存在反應周期長、易產生酸抑制和氨氮抑制的缺點。目前工業上采用的干式厭氧反應器多為臥式反應器,物料的混合是反應器穩定運行的關鍵。目前反應器一般采用臥式攪拌裝置實現物料混合,攪拌裝置由攪拌軸與等間距螺旋分布的單葉槳構成。單葉槳由槳桿和槳葉末端凹槽構成,在攪拌過程中末端凹槽能夠將沉積在物料中的重介質(如砂粒、玻璃等)鏟起并使其均勻分散在反應器內,以避免反應器底部沉砂過多造成反應器有效容積減小的問題。但是在運行過程中,干式厭氧發酵物料固含率高、粘度較大,槳葉末端凹槽容易粘附物料尤其是底部沉砂。隨著末端凹槽物料粘附量的增加,凹槽結構對物料的攪拌混合效果將大幅降低,由此降低反應器運行的穩定性。
發明內容
考慮到上述問題而提出了本申請。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攪拌槳葉及攪拌裝置以至少解決上述問題之一。
根據本申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攪拌槳葉,包括:
攪拌槳桿,與槳葉端部連接;
所述槳葉端部包括:
具有不光滑表面的凹部,位于所述槳葉端部的第一側;
具有倒角的凸起部,位于所述槳葉端部的第二側。
可選地,所述凹部的剖面曲線包括仿生曲線。
可選地,所述凹部的不光滑表面包括一個或多個連續或不連續的凸起或凹槽。
可選地,所述凸起或凹槽包括凸起棱紋、溝槽、肋條、鱗片、凸包或凹坑。
可選地,所述凸起部的倒角的角度包括45°-145°。
可選地,所述槳葉端部的長度與寬度之比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4。
可選地,所述槳葉端部的截面包括多邊形。
可選地,所述凸起部垂直于所述槳葉端部的截面。
可選地,所述攪拌槳桿由方鋼、矩形鋼、工字鋼、或圓型鋼制成。
根據本申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攪拌裝置,包括:根據第一方面所述攪拌槳葉,包括攪拌槳桿和槳葉端部;
攪拌軸,與所述攪拌槳桿連接,所述攪拌軸用于驅動所述攪拌槳葉轉動。
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攪拌槳葉和攪拌裝置,采用仿生學設計,在攪拌槳葉的端部設置具有非光滑表面的凹部,以及具體倒角的凸起部,實現減粘降阻的同時,能夠有效降低攪拌軸折斷的風險。
附圖說明
通過結合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進行更詳細的描述,本申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優勢將變得更加明顯。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申請實施例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申請實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申請,并不構成對本申請的限制。在附圖中,相同的參考標號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驟。
圖1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攪拌槳葉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本申請實施例的凹部的剖面曲線的示例;
圖3是根據申請實施例的凹部的不光滑表面的示例;
圖4是根據申請實施例的凹部的不光滑表面的又一示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光大環境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光大環保技術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未經光大環境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光大環保技術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64683.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