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風裝置、空調、新風控制方法和控制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63546.0 | 申請日: | 2020-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7878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4 |
| 發明(設計)人: | 邵家成;羅文君;曾新成;林德賢;丘曉宏;劉榮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1/0038 | 分類號: | F24F1/0038;F24F1/0073;F24F11/72;F24F13/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細軟智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韓國強 |
| 地址: | 51900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風 裝置 空調 控制 方法 控制器 | ||
1.一種新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進風口、進風口擋板、排風口、排風口擋板和進排風通道;
所述進風口與所述排風口通過所述進排風通道連通;
所述進風口擋板和所述排風口擋板位于所述進排風通道兩端,用于控制所述進風口與所述排風口是否連通,在所述進風口與所述排風口連通時,所述進風口與所述排風口同時用于進風或排風;
還包括:進風口擋板驅動電機、排風口擋板驅動電機和新風口擋板驅動電機;所述進風口擋板驅動電機與所述進風口擋板連接,控制所述進風口擋板目標位置遷移;所述排風口擋板驅動電機與所述排風口擋板連接,控制所述排風口擋板目標位置遷移;所述新風口擋板驅動電機與所述新風口擋板連接,控制所述新風口擋板目標位置遷移;
所述進風口擋板目標位置包括第一進風目標位置、第二進風目標位置和第三進風目標位置;進風口擋板處于第一進風目標位置時,進風口閉合;進風口擋板處于第二進風目標位置時,進風口與進風蝸殼連通且與排風蝸殼斷開;進風口擋板處于第三進風目標位置時,進風口同時與進風蝸殼和進排風通道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風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凈化過濾網、進風離心風葉和進風蝸殼;
所述凈化過濾網設置于所述進風口與所述進風蝸殼之間;
所述進風離心風葉位于所述進風蝸殼內部,用于驅動室外側新風從所述進風口和/或排風口進入室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風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排風離心風葉和排風蝸殼;
所述排風離心風葉位于所述排風蝸殼內部,用于驅動室內污風從所述排風口和/或進風口排出室外。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風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隔離板,所述隔離板用于隔離所述進風蝸殼與排風蝸殼。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新風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新風電機,所述新風電機分別與所述進風離心風葉和所述排風離心風葉電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新風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新風口,用于輸出新風;
新風口擋板,所述新風口擋板可轉動地設置在進風蝸殼與新風口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風口擋板目標位置包括第一排風目標位置和第二排風目標位置;
排風口擋板處于第一排風目標位置時,排風口與進風蝸殼連通且與進排風通道斷開;
排風口擋板處于第二排風目標位置時,排風口與進排風通道連通且與進風蝸殼斷開。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風口擋板目標位置包括第一新風目標位置和第二新風目標位置;
所述新風口擋板位于所述第一新風目標位置時,進風蝸殼與新風口連通;
所述新風口擋板位于所述第二新風目標位置時,進風蝸殼與新風口斷開。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風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多個觸碰開關,用于檢測所述進風口擋板、排風口擋板和新風口擋板是否轉動到目標位置。
10.一種空調,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新風裝置和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與所述新風裝置中的進風口擋板和排風口擋板連接,用于控制進風口與排風口是否連通,在所述進風口與所述排風口連通時,所述進風口與所述排風口同時用于進風或排風。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空調,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主風道、主電機、主離心風葉;
所述主風道與所述新風裝置的新風口連通;
所述主電機與所述主離心風葉連接,所述主離心風葉驅動與主風道連通的新風口進行進風或排風;
所述控制器還用于控制主電機通過主風道為所述新風裝置進行快速進風或排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63546.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基于層次分析法的工業建筑遺產價值綜合評價方法
- 下一篇:光學成像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