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模具用高導熱高強Co-Fe-Ni合金及其增材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61642.1 | 申請日: | 2020-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0125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30 |
| 發明(設計)人: | 劉慶冬;張依瀟;王利軍;顧劍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毅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19/07 | 分類號: | C22C19/07;C22C30/00;C22C1/04;B22F1/00;B22F5/00;B22F10/25;B22F10/28;B22F10/64;B33Y10/00;B33Y70/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許耀 |
| 地址: | 200240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模具 導熱 高強 co fe ni 合金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種模具用高導熱高強Co-Fe-Ni合金,其特征在于,該合金按照重量百分比,其化學組分如下:C 0-0.01%,Ni 12-18%,Fe 38-42%,Cr 0-1.2%,X 0-0.05%,P<0.015%,S<0.010%,余量為Co和不可避免的雜質;其中X=Sc、和/或Y、和/或Nd、和/或Pd。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模具用高導熱高強Co-Fe-Ni合金,其特征在于,該合金按照重量百分比,其化學組分如下:C 0-0.01%,Ni 12-18%,Fe 38-42%,Cr 0-1.2%,X0.005-0.05%,P<0.015%,S<0.010%,余量為Co和不可避免的雜質;其中X=Sc、和/或Y、和/或Nd、和/或Pd。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模具用高導熱高強Co-Fe-Ni合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X=Pd。
4.根據權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種模具用高導熱高強Co-Fe-Ni合金,其特征在于,該合金采用球形粉末合金的形式進行增材制造,所述的球形粉末合金具有細晶馬氏體組織,粒徑在10~85μm之間,呈正態分布。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模具用高導熱高強Co-Fe-Ni合金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準備粒徑在10~85μm之間、呈正態分布、具有細晶馬氏體組織的球形粉末合金;
S2:將球形粉末合金用增材制造的方式,打印成型預定模具;
S3:步驟S2得到的打印態的預定模具在470~530℃回火1-6h,空冷,得到最終性能態模具。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用高導熱高強Co-Fe-Ni合金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打印態的預定模具在回火前,可以進行以下處理中的任一種:
(i)將打印態的預定模具加熱至820~1000℃保溫0.5~3h,進行固溶處理,之后水冷或>15℃/s冷速冷卻至室溫;
(ii)將打印態的預定模具加熱至650~760℃保溫1-3h,進行兩相區臨界回火,之后水冷或>15℃/s冷速冷卻至室溫。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用高導熱高強Co-Fe-Ni合金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打印態的預定模具直接回火后,顯微組織為胞狀晶粒+柱狀晶粒相間的層狀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模具用高導熱高強Co-Fe-Ni合金的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將打印態的預定模具先固溶處理,再回火后,室溫組織為等軸晶粒,與傳統鑄態合金的熱處理顯微組織類似;
將打印態的預定模具先兩相區臨界回火,再回火后,室溫組織為γ相彌散分布的胞狀晶粒+柱狀晶粒相間的層狀結構,其中γ相的體積分數在3~25%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用高導熱高強Co-Fe-Ni合金的增材制造方法,最終性能態模具的強度主要來源為:回火過程中形成的富Ni析出相,其體積分數在12~30%之間,呈片狀且相互垂直分布,按原子百分計,其成分為:Ni 48~55%,Co:25~28%,Fe:20~25%。
10.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模具用高導熱高強Co-Fe-Ni合金的增材制造方法,最終性能態模具的硬度在450~525HV之間,V型缺口沖擊功在12.5~46.5J之間,熱導系數在67~82W/m·K之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交通大學;上海毅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上海交通大學;上海毅速激光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6164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