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雙線隧道的聯絡通道結構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58842.1 | 申請日: | 2020-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6049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16 |
| 發明(設計)人: | 胡磊;梅江兵;卓旭煬;曹紅林;張志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9/14 | 分類號: | E21D9/14;E21F17/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權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孟歡 |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適用于 雙線 隧道 聯絡 通道 結構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種適用于雙線隧道的聯絡通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聯絡通道結構包括:
在上下間隔平行設置的上聯絡通道(1)和下聯絡通道(2);
與所述上聯絡通道(1)側壁連通的上接口通道(3);
與所述上接口通道(3)連通,向下傾斜延伸的上層側向通道(4);
與所述下聯絡通道(2)側壁連通的下接口通道(5);
與所述下接口通道(5)連通,向上傾斜延伸的下層側向通道(6);
連通所述上層側向通道(4)與所述下層側向通道(6)連通的中間橫向通道(7);其中,
所述上接口通道(3)和上層側向通道(4)位于所述上聯絡通道(1)和所述下聯絡通道(2)的一側,所述下接口通道(5)和下層側向通道(6)位于所述上聯絡通道(1)和所述下聯絡通道(2)的另一側;
所述中間橫向通道(7)所在的平面與所述上聯絡通道(1)和所述下聯絡通道(2)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雙線隧道的聯絡通道結構,其特征在于,在預設的三維坐標系中:
所述上接口通道(3)相對所述上聯絡通道(1)在X軸方向延伸;
所述上層側向通道(4)相對所述上接口通道(3)在Y軸和Z軸方向延伸;
所述下接口通道(5)相對所述下聯絡通道(2)在X軸方向延伸;
所述下層側向通道(6)相對所述下接口通道(5)在Y軸和Z軸方向延伸;
所述中間橫向通道(7)相對所述上層側向通道(4)和所述下層側向通道(6)在X軸和Y軸方向延伸。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雙線隧道的聯絡通道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層側向通道(4)所在的平面與所述下層側向通道(6)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適用于雙線隧道的聯絡通道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層側向通道(4)由上至下的延伸方向與所述下層側向通道(6)由下至上的延伸方向相反。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雙線隧道的聯絡通道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層側向通道(4)所在的平面、所述下層側向通道(6)所在的平面以及所述上聯絡通道(1)和所述下聯絡通道(2)所在的平面相互平行。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雙線隧道的聯絡通道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接口通道(3)與所述下接口通道(5)水平設置。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雙線隧道的聯絡通道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聯絡通道(1)內設置上層疏散平臺面(10);
所述下聯絡通道(2)內設置下層疏散平臺面(20);
所述上層疏散平臺面(10)與所述下層疏散平臺面(20)的高度差記作ΔH,ΔH=H1-H4≥1D+0.4D+h+0.4D=1.8D+h;其中,
H1為上層疏散平臺面標高,H4為下層疏散平臺面標高,D為所述上聯絡通道(1)和所述下聯絡通道(2)的單線隧道外徑,h為所述中間橫向通道(7)標準段結構高度。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雙線隧道的聯絡通道結構,其特征在于:
中間橫向通道(7)下穿或上跨區間隧道的結構垂直凈距不小于0.4D,且不小于2.5m。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適用于雙線隧道的聯絡通道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聯絡通道(1)、所述下聯絡通道(2)、所述上接口通道(3)、所述上層側向通道(4)、所述下接口通道(5)、所述下層側向通道(6)以及所述中間橫向通道(7)均配置成拱形斷面,上半部分為半圓形,下半部分為矩形。
10.一種根據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適用于雙線隧道的聯絡通道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所述上聯絡通道(1)側壁挖掘一上接口通道(3),并且在下聯絡通道(2)側壁挖掘一下接口通道(5);
在所述上接口通道(3)的端部向下傾斜挖掘一上層側向通道(4),并且在所述下接口通道(5)的端部向上傾斜挖掘一下層側向通道(6);
挖掘一連通所述上層側向通道(4)與所述下層側向通道(6)的中間橫向通道(7);其中,
所述上聯絡通道(1)和所述下聯絡通道(2)上下間隔平行設置;
所述上接口通道(3)和上層側向通道(4)位于所述上聯絡通道(1)側壁的一側,所述下接口通道(5)和下層側向通道(6)位于所述下聯絡通道(2)側壁的另一側;
所述中間橫向通道(7)所在的平面與所述上聯絡通道(1)和所述下聯絡通道(2)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58842.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硅原子層刻蝕方法
- 下一篇:一種用于振動落砂機砂鐵分離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