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酞菁鈷化合物、酞菁鈷組合物及其在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56527.5 | 申請日: | 2020-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7855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01 |
| 發明(設計)人: | 曹靖;于澤峰;李春伶 | 申請(專利權)人: | 蘭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D487/22 | 分類號: | C07D487/22;H10K30/10;H10K30/85;H10K85/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華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康志梅;陳偉 |
| 地址: | 730000 甘肅省*** | 國省代碼: | 甘肅;6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酞菁鈷 化合物 組合 及其 太陽能電池 中的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酞菁鈷化合物、酞菁鈷組合物及其在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本發明提供的酞菁鈷化合物如如式I或式II所示,其中,Rsubgt;1/subgt;、Rsubgt;2/subgt;、Rsubgt;3/subgt;和Rsubgt;4/subgt;各自獨立為氫、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1?C10烷硫基、氨基、C1?C10烷基取代的氨基、鹵素或Rsubgt;5/subgt;?Gsubgt;1/subgt;?L?Gsubgt;2/subgt;?,并且Rsubgt;1/subgt;、Rsubgt;2/subgt;、Rsubgt;3/subgt;和Rsubgt;4/subgt;中至少其中之一為Rsubgt;5/subgt;?Gsubgt;1/subgt;?L?Gsubgt;2/subgt;?,其中,L為C1?C5亞烷基,Rsubgt;5/subgt;為C1?C5烷基,Gsubgt;1/subgt;和Gsubgt;2/subgt;各自獨立為O、S或NR,R為氫、C1?C5烷基、C1?C5烷氧基、C1?C5烷硫基、C1?C5烷基取代的氨基或Rsubgt;6/subgt;?Gsubgt;3/subgt;?L’?,R6為C1?C5烷基,Gsubgt;3/subgt;為O或S,L’為C1?C5亞烷基,X為鹵素,優選地,X選自氟、氯、溴和碘。本發明在保持酞菁化合物原有穩定性的基礎上,通過調節酞菁化合物結構,提升組裝成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電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酞菁鈷化合物和一種酞菁鈷組合物。本發明還涉及酞菁鈷化合物或酞菁鈷組合物在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隨著時代的發展,有限的化石能源難以長久的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產生活需求。太陽光源源不斷,利用太陽能電池從中獲取能源是一種非常有發展前景的途徑。
新興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光電領域的新寵,具有很高的光電轉化效率,容易加工制備和低成本等優秀的特點,是晶硅太陽能電池最有潛力的替代品。
目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發展十分迅速,實驗室小面積器件效率已經接近硅電池的最高效率,但目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產業化面臨很多問題。
目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商業化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穩定性不佳,鈣鈦礦容易受到空氣中水蒸氣,氧氣的影響而損壞。酞菁空穴傳輸材料是一種疏水性很好的有機物,覆蓋在鈣鈦礦的表面,在輸送空穴載流子的同時,可以阻擋水、氧對于電池的損害。酞菁相對于以往廣泛使用的鋰鹽摻雜的2,2',7,7'-四[N,N-二(4-甲氧基苯基)氨基]-9,9'-螺二芴(Spiro-OMeTAD)空穴傳輸層材料,制備成本更低,具有很好的熱穩定性,而且不會因為鋰鹽的吸水潮解而降低電池穩定性。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申請的發明人設計并制備了不同的取代的酞菁化合物,實現了合成簡便,造價低廉,穩定性好的空穴傳輸體的制備。本發明在保持酞菁化合物原有穩定性的基礎上,通過調節酞菁化合物結構,提升組裝成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在第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酞菁鈷化合物,如式I或式II所示:
式I中,R1、R2、R3和R4各自獨立為氫、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1-C10烷硫基、氨基、C1-C10烷基取代的氨基、鹵素或R5-G1-L-G2-,并且R1、R2、R3和R4中至少其中之一為R5-G1-L-G2-R5-G1-L-G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蘭州大學,未經蘭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5652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