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云模型的新能源冷熱電聯供系統用戶用能評價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55836.0 | 申請日: | 2020-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3011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孫波;李長吉;張承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Q10/06 | 分類號: | G06Q10/06;G06Q50/06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董雪 |
| 地址: | 25006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模型 新能源 熱電 系統 用戶 評價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云模型的新能源冷熱電聯供系統用戶用能評價方法,包括:分別獲取系統總的供電、供熱以及供冷的功率和相應負荷的需求功率數據;根據獲取的數據分別計算電負荷滿足率、熱負荷滿足率和冷負荷滿足率,并作為評價指標;所述評價指標還包括用電滿意度、用熱滿意度和用冷滿意度;分別采用層次分析法和變異系數法求解各評價指標的權重,采用博弈論理論求解各評價指標的綜合權重;計算各評價指標的綜合確定度;根據最大綜合確定度所在的等級,確定用戶用能評價等級。本發明有益效果:本發明將云模型應用于用戶用能評價過程中,有效的描述了評價過程中的隨機性和模糊性,可以較為直觀準確的得到評價結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新能源冷熱電聯供系統用戶用能評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云模型的新能源冷熱電聯供系統用戶用能評價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本部分的陳述僅僅是提供了與本發明相關的背景技術信息,不必然構成在先技術。
可再生能源冷熱電聯供系統是一種基于能量梯級利用原理,集供冷、制熱和發電于一體的多聯產系統,系統安裝在用戶附近,近距離供應冷、熱、電和生活熱水,實現了發電的同時余熱的回收和梯級利用。大大提高了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同時大幅度降低了二氧化碳和硫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目前關于冷熱電聯供系統的設計和優化運行方面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而關于系統性能、設計、供能、用能等方面的評價研究比較少,并且各種指標體系參差不齊。此外,進一步調研發現,現有的評價標準僅從供能系統的角度出發,尤其是對于系統用戶側附近的評價甚少,而用戶側用戶用能的評價直接關系著冷熱電聯供系統的發展和推廣。此外,用戶用能的評價好壞從一定程度上也是冷熱電聯供系統的設計、運行和供能情況的一個綜合體現。
具體說來,用戶用能的評價主要存在著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用戶用能的評價標準不統一,用戶用能評價的不統一在很大程度上進行橫向的對比得到的結果就不是那么準確。
(2)用戶用能的評價方法比較單一,合理的評價方法是對系統進行評價的關鍵之一,而單一的確定權重的方法容易受到權重方法本身特點的影響而使得評價的結果造成很大的偏差。
為了能夠更好地對用戶用能情況進行評估,并正確掌握冷熱電聯供系統的供能情況,有必要對用戶用能情況進行評價分析。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基于云模型的新能源冷熱電聯供系統用戶用能評價方法及系統,充分考慮冷熱電聯供系統同時供冷、供熱、供電的特點,建立了用戶用能評價指標,能夠實現對用戶用能的準確評價。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云模型的新能源冷熱電聯供系統用戶用能評價方法,包括:
分別獲取系統總的供電、供熱以及供冷的功率和相應負荷的需求功率數據;
根據獲取的數據分別計算電負荷滿足率、熱負荷滿足率和冷負荷滿足率,并作為評價指標;所述評價指標還包括用電滿意度、用熱滿意度和用冷滿意度;
分別采用層次分析法和變異系數法求解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基于上述兩種方法求得的各評價指標的權重,采用博弈論理論求解各評價指標的綜合權重;
計算各評價指標的綜合確定度;
根據最大綜合確定度所在的等級,確定用戶用能評價等級。
在另一些實施方式中,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云模型的新能源冷熱電聯供系統用戶用能評價系統,包括:
用于分別獲取系統總的供電、供熱以及供冷的功率和相應負荷的需求功率數據的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大學,未經山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5583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G06Q 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數據處理系統或方法;其他類目不包含的專門適用于行政、商業、金融、管理、監督或預測目的的處理系統或方法
G06Q10-00 行政;管理
G06Q10-02 .預定,例如用于門票、服務或事件的
G06Q10-04 .預測或優化,例如線性規劃、“旅行商問題”或“下料問題”
G06Q10-06 .資源、工作流、人員或項目管理,例如組織、規劃、調度或分配時間、人員或機器資源;企業規劃;組織模型
G06Q10-08 .物流,例如倉儲、裝貨、配送或運輸;存貨或庫存管理,例如訂貨、采購或平衡訂單
G06Q10-10 .辦公自動化,例如電子郵件或群件的計算機輔助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