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澆筑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55464.1 | 申請日: | 2020-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1129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黃俊;朱英姿;謝鄭錦;邢林杰;吳逢余;王乾;朱耀勇;涂芙蓉;鄭祥芳;林小娜;任小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溫州展業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C7/14 | 分類號: | E01C7/14;E01C19/48 |
| 代理公司: | 衢州維創維邦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82 | 代理人: | 邱曉寧 |
| 地址: | 3254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市政工程 清水 混凝土 澆筑 施工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澆筑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澆筑鋼管依次焊接好,再將焊接好的鋼管布置到市政工程道路路面的內襯中,再對路面內襯中的鋼管之間布置加強鋼絲網,同時對兩端的鋼管采用端部模板進行封堵,在封堵的端部模板頂部留有通氣孔;步驟(二):在市政工程道路路面的內襯兩端布置有泵車,與泵車連接的泵管伸入鋼管內。該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澆筑施工方法,能夠使得混凝土澆筑的內部結構更加穩定,施工操作方便,且成本較低,并且混凝土澆筑的內部采用鋼管和鋼絲網的配合使用,能夠提高該混凝土整體的結構,進而提高該混凝土澆筑的質量,更適合人們的使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市政工程相關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澆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道路交通逐漸擁堵了起來,因此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設已經迫不及待、勢在必行,清水混凝土是裝飾混凝土,它是市政道路工程中鋪設最為普遍的材料之一,清水混凝土是可以不經過任何加工可以直接利用。清水混凝土澆筑施工的過程也十分簡單,可以根據設計要求或工程需要運用不同模具塑造不同形狀,并且清水混凝土也是具有良好的裝飾效果,能夠美化市容市貌;
現有的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澆筑施工的內部結構較為簡單,且混凝土的整體質量較差,澆筑好的混凝土容易出現開裂,導致混凝土的使用壽命較差,并且施工不夠方便,施工的成本較高,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澆筑施工方法,以便解決上述中所提到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澆筑施工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現有的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澆筑施工的內部結構較為簡單,且混凝土的整體質量較差,澆筑好的混凝土容易出現開裂,導致混凝土的使用壽命較差,并且施工不夠方便,施工的成本較高壽命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市政工程清水混凝土澆筑施工方法,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澆筑鋼管依次焊接好,再將焊接好的鋼管布置到市政工程道路路面的內襯中,再對路面內襯中的鋼管之間布置加強鋼絲網,同時對兩端的鋼管采用端部模板進行封堵,在封堵的端部模板頂部留有通氣孔;
步驟(二):在市政工程道路路面的內襯兩端布置有泵車,與泵車連接的泵管伸入鋼管內;
步驟(三):在鋼管的頂部位置開設有一個混凝土澆筑孔,澆筑孔處安裝有連接管,連接管通過軟管與泵管相連接;
步驟(四):再配制一種比重介于水和混凝土之間的、均質的、自身具有一定的抗分散性,且流動性較好的水泥漿介質;
步驟(五):通過泵車將配置好的水泥漿介質導入到澆筑孔上方的連接管,直到在澆筑部位形成一定厚度的水泥漿介質層。
步驟(六):澆筑好后,對澆筑的混凝土上方進行整平和烘干,方便混凝土的快速風干,再對路面內襯鋼管兩端的模板進行拆卸,以便市政道路的建造。
優選的,所述步驟(一)中該鋼管焊接呈“田”字形結構或“日”字形結構,且鋼管之間可通過鋼絲相互組合拼接,并且鋼管的內部之間等間距垂直布置有鋼絲網。
優選的,所述步驟(二)中泵車表面的泵管與鋼管表面連接管采用固定卡圈構成拆卸安裝結構,并且固定卡圈的內部設置有密封圈。
優選的,所述步驟(三)中澆筑孔的開孔位置處設置有補強板,補強板放置在鋼管外壁處,再通過管箍固定補強板和鋼管內壁。
優選的,所述管箍和補強板與鋼管的材質相同。
優選的,所述步驟(四)中水泥漿介質的水灰比在0.4~0.6之間,密度 1.8~2g/cm3,在水泥漿介質中還添加有緩凝劑和絮凝劑,并且水泥漿介質的水、水泥和砂漿的比例為2:3: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溫州展業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溫州展業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5546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