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應用于海洋平臺燃機發電與溫差發電的聯合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54687.6 | 申請日: | 2020-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2386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21 |
| 發明(設計)人: | 龍顏長;李國敏;劉珊伯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C6/00 | 分類號: | F02C6/00;F02C3/04;F02C6/18;H02N1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張狄峰 |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應用于 海洋 平臺 發電 溫差 聯合 系統 | ||
1.一種應用于海洋平臺燃機發電與溫差發電的聯合系統,其特征是,包括燃氣渦輪發電系統和海水冷卻系統;
所述燃氣渦輪發電系統包括用于接收環境空氣的入口殼體(1),所述入口殼體(1)連接壓氣機(2),所述壓氣機(2)連接燃氣透平(3),所述燃氣透平(3)連接燃機發電機(4),所述燃氣透平(3)通過高溫煙氣入口管線(131)連接余熱溫差發電機組(5)的熱端入口,所述余熱溫差發電機組(5)的煙氣出口通過煙氣排出管線(132)連通至煙囪(15);
所述海水冷卻系統包括用于過濾海水的入口濾網(6),所述入口濾網(6)安裝在冷卻水進口管線(171)的進水端,且在冷卻水進口管線(171)上還依次安裝有冷卻水泵(7)、出口逆止門(8)和出口電動門(9),所述冷卻水進口管線(171)的出水端連接余熱溫差發電機組(5)的冷端入口,所述余熱溫差發電機組(5)的出水口連接冷卻水排水管線(172),所述冷卻水排水管線(172)上安裝有排水電動門(14);
所述冷卻水進口管線(171)的底部設有與大氣接通的冷卻水進口管線排污閥(10),用于管線排污;所述余熱溫差發電機組(5)的冷端入口集箱頂部設有與大氣接通的冷端入口集箱排空閥(11),用于管線及設備的排空;所述余熱溫差發電機組(5)的冷端出口集箱底部設有與大氣接通的冷端出口集箱排污閥(12),用于設備的排污;所述冷卻水排水管線(172)的底部設有與大氣接通的冷卻水出口管線排污閥(13),用于管線排污;
以燃機尾部排氣為熱源,以海水為冷源,把半導體溫差發電機的兩端面分別與燃機排氣熱源和海水冷源緊密接觸制成半導體溫差發電機,讓航改燃機排氣和海水分別通過半導體溫差發電機的兩端,航改燃機排氣的熱量通過半導體溫差發電機后傳給海水吸熱,在半導體溫差發電機金屬面板兩側產生溫差,半導體溫差發電機的兩端由溫差產生電勢差而發電;
所述余熱溫差發電機組(5)包括由無數個P型和N型半導體材料構成的半導體溫差發電器集成在金屬面板中,形成板塊結構,把多塊余熱溫差發電器集成金屬面板做成板式換熱器結構的余熱溫差發電機組(5)布置于燃機排氣框架出口煙道中,高溫煙氣通過余熱溫差發電機組(5)的熱端,冷卻后煙氣排出至大氣,低溫海水經冷卻水泵(7)提壓后進入余熱溫差發電機組(5)的冷端吸熱后排入大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應用于海洋平臺燃機發電與溫差發電的聯合系統,其特征是,入口殼體(1)接收環境空氣依次送入壓氣機(2)、燃氣透平(3)做功,帶動燃機發電機(4)為平臺提供交流電源,燃氣渦輪發電系統的廢氣經高溫煙氣入口管線(131)送入余熱溫差發電機組(5)的熱端入口,在余熱溫差發電機組(5)中冷卻后通過煙氣排出管線(132)進入煙囪(15)并排往大氣;入口濾網(6)吸入海水經冷卻水泵(7)、出口逆止門(8)、出口電動門(9)后由冷卻水進口管線(171)送入余熱溫差發電機組(5)的冷端入口,在余熱溫差發電機組(5)中吸熱后通過冷卻水排水管線(172)及排水電動門(14)后排往大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54687.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磁場復合探頭和探測系統
- 下一篇:一種用于制造柔紙巾的處理劑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