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多源非健全信息融合的配電網主動故障研判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54616.6 | 申請日: | 2020-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8329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偉;陳張建;任萬斌;朱文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積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R31/08 | 分類號: | G01R3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維律師事務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 地址: | 250104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多源非 健全 信息 融合 配電網 主動 故障 研判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多源非健全信息融合的配電網主動故障研判方法,本發明通過建立主動故障研判模型,以FTU/DTU終端故障研判定位集合、故障指示器故障研判定位集合及停電事件故障研判定位集合來描述三種不同研判方法的故障定位區間,并基于融合原則,對FTU/DTU終端故障研判定位集合和故障指示器故障研判定位集合進行第一次融合,并對第一次融合后的集合與停電事件故障研判定位集合進行第二次融合,確定最終基于非健全信息的故障研判融合結果。通過集合的融合運算,避免單數據源下非健全信息對研判結果造成的偏差過大,有效縮小故障研判定位區間,提升了主動故障研判準確性,對提高供電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配電網故障研判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多源非健全信息融合的配電網主動故障研判方法。
背景技術
提升故障研判準確性,減少故障停電時間,提高供電可靠性是衡量供電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但是,目前的故障研判多是基于單一數據源進行的研判。一般情況下,在配電網主干線路上多采用饋線終端單元(FTU)、站所終端單元(DTU)等三遙終端采集的故障信號實現故障研判和饋線自動化,在配電饋線分支線路上或部分主干線路上多采用故障指示器等二遙終端采集的故障信號實現故障研判和定位,在配電用戶側多采用變箱戶關系與智能電表上送的停電事件等信息進行故障研判和定位。
但是,由于各種終端質量參差不齊,施工工藝及安裝環境不同,導致大量終端在配電網正常運行時誤報故障信號,而配電網故障運行時又漏報故障信號的情況時有發生。故此,大量非健全信息的引入,導致基于單一數據源的配電網故障研判方法準確性欠佳,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故障區域多需要調度員人工輔助修正和搶修人員現場巡線,增加了故障停電時間和相關人員的工作量。基于多種數據源的綜合研判,可在一定程序上彌補單一數據源研判的不足。但是,由于多種數據源的采集周期不同、采集頻率不一、時間尺度多樣,導致多時間尺度下的故障研判結果的融合和對比較為困難,研究較少見諸報端。故此,基于電力物聯網技術,研究多源非健全信息融合下的故障研判方法,提升主動故障研判準確性,對提高供電可靠性具有現實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基于多源非健全信息融合的配電網主動故障研判方法,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單一數據源研判準確性低的問題,實現縮小故障研判定位區間,提升主動故障研判準確性。
為達到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多源非健全信息融合的配電網主動故障研判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操作:
通過FTU/DTU終端故障研判定位集合、故障指示器故障研判定位集合及停電事件故障研判定位集合描述不同研判方法的故障定位區間;
對FTU/DTU終端故障研判定位集合和故障指示器故障研判定位集合按照融合原則進行第一次融合,得到融合信息熵數列,獲取最大融合信息熵下的融合定位集合;
對第一次融合后的融合定位集合與停電事件故障研判定位集合按照融合原則進行第二次融合,得到融合信息熵數列,獲取最大融合信息熵下的最終融合定位集合。
優選地,所述融合原則為:
若兩種故障研判定位集合為相含關系,則以被包含集合為融合后的定位集合;若兩種故障研判定位集合為相交關系,則以公共集合為融合后的定位集合;若兩種故障研判定位集合為相離關系,則以兩集合的并集為融合后的定位集合。
優選地,所述融合原則的公式如下:
式中,A、B為兩種故障研判定位集合,C(A,B)表示融合后的定位集合,⊕表示兩種集合的融合運算。
優選地,所述融合信息熵描述兩個故障研判定位集合融合后的故障概率,具體公式如下:
式中,P(A)、P(B)分別表示集合A、B的故障概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積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積成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5461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設備、信息再現方法和信息再現設備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介質、信息復制裝置和信息復制方法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再現方法、信息記錄程序、信息再現程序、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再現方法、信息記錄程序、信息再現程序、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記錄設備、信息重放設備、信息記錄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存儲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記錄設備、以及信息重放設備
- 信息存儲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記錄設備和信息回放設備
- 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方法和信息再現裝置
- 信息終端,信息終端的信息呈現方法和信息呈現程序
- 信息創建、信息發送方法及信息創建、信息發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