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磨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54595.8 | 申請日: | 2020-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7573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1 |
| 發明(設計)人: | 芝田浩之;森田浩;村尾拓哉;米津壽宏;石榑祐貴;佐伯有哉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捷太格特 |
| 主分類號: | B24B5/04 | 分類號: | B24B5/04;B24B5/35;B24B49/14;B24B5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蘇琳琳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磨削 系統 | ||
1.一種磨削系統,其特征在于,具備:
砂輪,其對工件進行磨削;
驅動機構,其旋轉驅動上述砂輪;
移動機構,其使上述工件與上述砂輪相對移動;
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驅動機構以及上述移動機構;以及
運算部,其根據在上述砂輪與上述工件接觸的磨削點發熱的情況,基于檢測從上述砂輪以及上述工件的至少一方的表面散熱的熱流的熱流傳感器的檢測值,判定上述工件的磨削燒傷的產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磨削系統,其特征在于,
上述控制部在判定為產生了磨削燒傷時,改變磨削條件。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磨削系統,其特征在于,
上述熱流傳感器設置于與上述砂輪的外周面對置的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磨削系統,其特征在于,
上述熱流傳感器設置于與上述工件的外周面對置的位置。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磨削系統,其特征在于,
上述熱流傳感器設置于與上述砂輪的旋轉軸方向上的端面對置的位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磨削系統,其特征在于,具備:
磨床主體,其包含上述砂輪、上述驅動機構、上述移動機構而構成,通過上述砂輪進行上述工件的磨削加工;以及
檢測器,其在上述工件的磨削加工中檢測上述磨床主體中的能夠觀測的加工狀態數據,
上述運算部具備:使用由上述檢測器檢測出的上述加工狀態數據來預測磨削燒傷狀態的預測部,
上述檢測器包含:將在上述砂輪以及上述工件的至少一方的表面上從與上述磨削點不同的位置散熱的熱流數據作為上述加工狀態數據檢測的上述熱流傳感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磨削系統,其特征在于,
上述磨削系統還具備:
學習處理裝置,其將由上述檢測器檢測出的上述加工狀態數據作為說明變量,將表示在上述工件所生成的上述磨削燒傷狀態的數據作為目的變量,使用包含上述說明變量以及上述目的變量的訓練數據集進行機器學習,由此生成學習完畢模型;以及
模型存儲部,其存儲由上述學習處理裝置生成的上述學習完畢模型,
上述預測部使用上述學習完畢模型和上述加工狀態數據來預測上述磨削燒傷狀態。
8.根據權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磨削系統,其特征在于,
上述預測部作為上述磨削燒傷狀態,預測上述磨削燒傷的有無。
9.根據權利要求6-8中任一項所述的磨削系統,其特征在于,
上述預測部作為上述磨削燒傷狀態,預測上述磨削燒傷的生成程度是否是規定閾值以上。
10.根據權利要求6-9中任一項所述的磨削系統,其特征在于,
上述預測部作為上述磨削燒傷狀態,預測上述磨削燒傷的深度。
11.根據權利要求6-10中任一項所述的磨削系統,其特征在于,
上述熱流傳感器對置地配置于上述砂輪以及上述工件的至少一方的外周表面上的與上述磨削點不同的位置。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磨削系統,其特征在于,
上述磨床主體一邊從比上述磨削點靠上的位置朝向上述磨削點供給冷卻劑一邊進行上述磨削加工,
上述熱流傳感器對置地配置于上述砂輪以及上述工件的至少一方的外周表面上的比上述磨削點靠上的位置。
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磨削系統,其特征在于,
上述砂輪的旋轉方向是上述砂輪的表面的規定位置按作為上述磨削點的上述砂輪的側方、下端、上端、上述磨削點的順序移動的方向,
上述熱流傳感器與上述砂輪的外周表面上的比上述磨削點靠上的位置對置地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捷太格特,未經株式會社捷太格特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54595.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復合材料、化學電阻氣體傳感器與系統及制造和使用方法
- 下一篇:脊椎植入結構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