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吸收式技術的蒸汽回收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53670.9 | 申請日: | 2020-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1319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2 |
| 發明(設計)人: | 鄧尚洵;王曉東;韓爽;劉大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同方節能裝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2B1/00 | 分類號: | F22B1/00;F25B30/04;F25D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圓嘉禾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苑朝陽 |
| 地址: | 065001 河北省***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吸收 技術 蒸汽 回收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基于吸收式技術的蒸汽回收系統,涉及合成橡膠生產技術領域,主要結構包括油水分層罐、閃蒸罐、凝聚釜、熱水罐、第一吸收式熱泵和第二吸收式熱泵,油水分層罐用于對油水進行分層分離回收溶劑油,閃蒸罐用于對熱水進行閃發形成蒸汽,凝聚釜用于對混合膠液進行蒸汽脫劑,熱水罐用于提供熱水,第一吸收式熱泵利用蒸發器和發生器吸收的油水混合氣提氣熱量加熱熱水,第二吸收式熱泵利用蒸發器吸收油水混合物和循環冷卻水的余熱加熱循環中溫水,通過第一吸收式熱泵和第二吸收式熱泵的聯合應用,不僅可以制取橡膠工藝用蒸汽,而且還充分的利用了低品味的余熱,大幅減少了橡膠生產過程中蒸汽的耗量,降低了合成橡膠生產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合成橡膠生產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基于吸收式技術的蒸汽回收系統。
背景技術
我國是橡膠消耗大國,每年約消耗世界橡膠總量的38%。橡膠生產屬于化工領域,在合成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整個行業能耗較大。合成橡膠的生產工藝通常采用濕法凝聚脫揮法,此過程需消耗大量的蒸汽進行脫出溶劑,而約有2/3的蒸汽會隨著混合氣提氣直接排出,造成蒸汽的大量浪費,因此直接或間接提高蒸汽的利用率可提高合成橡膠的生產效率并節約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吸收式技術的蒸汽回收系統,通過該系統不僅可以大量回收未利用蒸汽的熱能和冷卻循環水余熱,同時還可以將回收的熱能轉變為蒸汽再次利用,顯著的提高了蒸汽的利用率,降低合成橡膠工藝過程中生產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吸收式技術的蒸汽回收系統,包括凝聚釜、第一吸收式熱泵、第二吸收式熱泵、熱水罐、閃發罐和油水分層罐;蒸汽依次經過所述凝聚釜、所述第一吸收式熱泵、所述第二吸收式熱泵進入所述油水分層罐;循環冷卻介質在所述第一吸收式熱泵和所述第二吸收式熱泵之間循環流動;循環熱介質流經所述第二吸收式熱泵進入所述熱水罐;所述熱水罐中的水吸收所述第一吸收式熱泵和所述第二吸收式熱泵中的熱量對所述凝聚釜補充蒸汽,或所述熱水罐中的水吸收所述第一吸收式熱泵和所述第二吸收式熱泵中的熱量經所述閃發罐補充蒸汽。
可選的,所述第一吸收式熱泵包括第一蒸發器、第一吸收器、第一發生器和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蒸發器的入口與所述凝聚釜相連通,所述第一蒸發器的出口與所述第一發生器的入口相連通;所述第一冷凝器與所述第二吸收式熱泵相連通,且所述第一冷凝器內通有循環冷卻介質;所述第一吸收器的入口與所述熱水罐相連通,所述第一吸收器的出口與所述凝聚釜和所述閃發罐相連通。
可選的,所述第一吸收器的出口與所述凝聚釜之間設置有第一調節閥;所述第一吸收器的出口與所述閃發罐之間設置有第二調節閥。
可選的,所述閃發罐與蒸汽主管路之間設置有第三調節閥。
可選的,所述第二吸收式熱泵包括第二蒸發器、第二吸收器、第二發生器和第二冷凝器;所述第二發生器的入口所述熱水罐下部相連通;所述第二發生器的出口所述熱水罐上部相連通;所述第二吸收器的入口與循環熱介質主管路相連通,所述第二吸收器的出口與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入口相連通,所述第二冷凝器的出口與所述熱水罐相連通;所述第二蒸發器與所述所述第一吸收式熱泵相連通,且所述第二蒸發器內通有循環冷卻介質,所述第二蒸發器的入口與所述第一吸收式熱泵相連通,所述第二蒸發器的出口與所述油水分層罐相連通。
可選的,所述凝聚釜和所述閃發罐內部均設置有多個噴嘴,所述多個噴嘴用于霧化熱水。
可選的,所述循環冷介質為循環冷卻水。
可選的,所述循環熱介質為循環中溫水。
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取得了以下技術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同方節能裝備有限公司,未經同方節能裝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5367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