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基于預緊力和扭矩關系的軸系產(chǎn)品裝配變形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1153143.8 | 申請日: | 2020-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365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盧婷;毛善斌;徐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23P19/00 | 分類號: | B23P19/00;G01N3/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梁倩;廖輝 |
| 地址: | 10007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預緊力 扭矩 關系 產(chǎn)品 裝配 變形 控制 方法 | ||
1.一種基于預緊力和扭矩關系的軸系產(chǎn)品裝配變形的控制方法,所述軸系產(chǎn)品包括:中心軸及套裝在中心軸外部的兩個以上零部件;
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的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將軸系產(chǎn)品的中心軸安裝在拉力機上后,將模擬套筒安裝在中心軸上,并將載荷傳感器安裝在模擬套筒的端面,通過拉力機標定載荷傳感器的誤差;
第二步,將第一步中的軸系產(chǎn)品的中心軸、模擬套筒及載荷傳感器組成的整體從拉力機上拆卸后,安裝在螺紋緊固件試驗分析系統(tǒng)上,然后將壓緊螺母安裝在中心軸的端部,并壓緊在模擬套筒端面的載荷傳感器上;通過扭矩T擰緊壓緊螺母,進而對模擬套筒及其端面的載荷傳感器施加預緊力F;所述扭矩T通過螺紋緊固件試驗分析系統(tǒng)檢測得到;所述預緊力F通過載荷傳感器測量得到,載荷傳感器將測量得到的數(shù)據(jù)發(fā)送給應力應變測試儀顯示;通過調(diào)節(jié)扭矩T,得到扭矩T—預緊力F對應的關系曲線,并對所述扭矩T—預緊力F對應的關系曲線進行擬合,得到,
F=kT,k為常數(shù);公式(1)
根據(jù)扭矩T—預緊力F對應的關系曲線可確定扭矩T的最大值及其對應的預緊力F的最大值,即工程應用允許的最大預緊力;
第三步,將第二步的軸系產(chǎn)品的中心軸從螺紋緊固件試驗分析系統(tǒng)上拆卸后,再次安裝在拉力機上,并將模擬套筒和壓緊螺母拆除;對中心軸上的每個零部件分別進行壓緊試驗,找出在工程應用允許的最大預緊力的范圍內(nèi)軸系產(chǎn)品上影響裝配變形的零部件,作為變形體;
第四步,將所有的零部件均安裝在中心軸上,并將模擬套筒安裝在中心軸的端部,并壓緊在所有零部件組成的整體上;拉力機的加載端壓緊在模擬套筒的端面上,并對模擬套筒施加沿其軸向的加載力B,所述加載力B用于模擬壓緊螺母的預緊力F,即加載力B=預緊力F;所述所有零部件組成的整體在加載力B的作用下發(fā)生變形,所述所有零部件組成的整體的變形量H通過拉力機行程變化測量得到;通過調(diào)節(jié)加載力B,得到預緊力F-變形量H對應的關系曲線;對所述預緊力F-變形量H對應的關系曲線進行擬合,得到
式中,a,b,c均為常數(shù);
第五步,對公式(1)及公式(2)進行處理,建立壓緊螺母的扭矩T—中心軸上的零部件整體的變形量H的對應關系擬合公式,如下:
第六步,根據(jù)第三步的找到的變形體及第五步中的扭矩T—中心軸上的零部件的變形量H的關系,通過調(diào)節(jié)扭矩T或更換變形體來控制出發(fā)動機軸系產(chǎn)品的裝配變形量H。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預緊力和扭矩關系的軸系產(chǎn)品裝配變形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步中,標定載荷傳感器的誤差的具體步驟如下:
將軸系產(chǎn)品的中心軸安裝在拉力機上后,將模擬套筒安裝在中心軸上,并將載荷傳感器安裝在模擬套筒的端面;拉力機的加載端壓緊在載荷傳感器上,并對載荷傳感器進行加載,通過拉力機提供的加載力的示值對載荷傳感器進行標定;即對載荷傳感器的示值與拉力機的示值進行對比,若兩者之間的誤差在±2%以內(nèi),則表示載荷傳感器測量拉力機的加載力準確;若兩者之間的誤差不在±2%以內(nèi),則需要重新校核載荷傳感器,直到兩者之間的誤差在±2%以內(nèi)。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預緊力和扭矩關系的軸系產(chǎn)品裝配變形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步中,通過扭矩T擰緊壓緊螺母到最大預緊力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為:逐級均勻增加扭矩T,得到扭矩T—預緊力F對應的關系曲線;第二種為:一次施力到扭矩T最大值,得到扭矩T—預緊力F對應的關系曲線;對比兩種方法的扭矩T—預緊力F對應的關系曲線可知,兩個關系曲線完全相同;因此,扭矩T—預緊力F的對應關系與調(diào)節(jié)扭矩T的方式無關。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預緊力和扭矩關系的軸系產(chǎn)品裝配變形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步中,所述壓緊試驗的具體步驟為:
將一個零部件A安裝在中心軸后,拉力機的加載端壓緊在該零部件A的端面上,并對該零部件A施加沿其軸向的加載力A,所述加載力A用于模擬壓緊螺母的預緊力F,即加載力A=預緊力F,因此,所述拉力機提供的加載力A應小于或等于第二步得到的工程應用允許的最大預緊力;所述零部件A在加載力A的作用下發(fā)生變形,所述零部件A的變形量H通過拉力機行程變化測量得到;通過調(diào)節(jié)加載力A,得到預緊力F—變形量H對應的關系曲線。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基于預緊力和扭矩關系的軸系產(chǎn)品裝配變形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三步中,找到變形體的具體步驟如下:
對所有零部件進行壓緊試驗后,最終得到兩種類型的預緊力F—變形量H對應的關系曲線;一種類型為可擬合為直線的曲線;另一種為可擬合為有拐點的曲線,其中,可擬合為直線的曲線對應的零部件為變形體,變形體的受壓變形量H隨著預緊力F的增大會線性增大;有拐點的曲線對應的零部件為剛性體,剛性體的受壓變形量H在預緊力F小于或等于設定值A時,隨著預緊力F的增大會線性增大;但在預緊力F大于設定值A時,即使預緊力F增大,剛性體的受壓變形量H也保持不變;因此,在工程應用允許的最大預緊力范圍內(nèi)影響裝配變形的零部件為變形體,通過選配一個或一個以上變形體來控制整個軸系產(chǎn)品的裝配變形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未經(jīng)北京動力機械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53143.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