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加壓式管柱內防噴閥搶裝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53113.7 | 申請日: | 2020-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08154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4 |
| 發明(設計)人: | 劉貴義;謝意湘;李紅兵;楊寧;錢衛兵;劉偉;曾國璽;宋來陽;周文彬;譚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19/00 | 分類號: | E21B19/00;E21B19/16;E21B34/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璽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周萍;潘銀虎 |
| 地址: | 100007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加壓 管柱 內防 噴閥搶裝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加壓式管柱內防噴閥搶裝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組裝加壓式管柱內防噴閥搶裝工具,包括將軸向軸承與上卡本體連接,提升短節安裝在軸向軸承中且其下端與防噴閥連接,通過轉軸將下卡本體與滑輪組件連接,將中空芯軸與上卡本體連接,彈性件套入中空芯軸中并裝入導套,導套與滑輪組件連接,繩索的中間點位于上卡本體之上,兩端部與上卡本體固定連接,兩端部與中間點之間的繩索繞在對應的滑輪組件上;勾住繩索的中部位置,將下卡本體固定在管柱上;向上提拉繩索,上卡本體帶動防噴閥向下移動與管柱加壓對接;復位搶裝工具,實施二次加壓對接。本發明適用范圍廣,搶裝作業的效率高、成功率大,有利于減少井噴失控事故的發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油氣井壓力控制技術領域,具體來講,涉及一種加壓式管柱內防噴閥搶裝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鉆井過程中,由于地下油氣儲集層的位置、儲量無法在地面完全掌握,因此,在實施鉆井工程的過程中,遇到突發性的高壓儲集層,井筒液柱壓力無法平衡地層壓力時,就會發生溢流、井涌,若對溢流、井涌的處置不當或處理不及,還會引發嚴重的井噴事故,甚至造成設備和人員的嚴重傷害。在發生溢流或井涌的初期,或者井口噴勢較弱時,為了避免更嚴重的井涌或者井噴發生,在現場操作人員能靠近井口的前提下,可采用簡易的工具通過抬、壓、旋、扣等動作成功的搶裝管柱內防噴工具。但如果井口噴勢較大,即使操作人員能夠靠近井口,也可能因井內流體不斷沖擊管柱內防噴工具,從而導致操作人員無法成功完成加壓搶裝,這勢必會造成井噴失控的嚴重態勢。
目前,由于沒有專用的輕便可加壓式搶裝管內防噴工具以及相對應的工藝方法,一旦發生上述情況,由于井下壓力較大,瞬間就會使井口陷入嚴重的井噴失控或著火等災難性事件,對周邊環境的污染也會十分嚴重。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中的至少一項。例如,本發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快速完成井口搶裝工作的加壓式管柱內防噴閥搶裝方法,從而能夠解決井涌或井噴時,由于噴勢較大導致操作人員無法成功加壓搶裝管柱內防噴閥的問題,以避免發生嚴重的井噴事故或著火等災難性事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加壓式管柱內防噴閥搶裝方法,其中,所述加壓式管柱內防噴閥搶裝工具可包括上卡機構、下卡機構以及繩索,上卡機構包括上卡本體、提升短節和軸向軸承,下卡機構包括下卡本體、第一滑輪組件和第二滑輪組件,第一、第二滑輪組件都包括滑輪座和滑輪。所述加壓式管柱內防噴閥搶裝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驟:
1)組裝加壓式管柱內防噴閥搶裝工具,該步驟包括:將軸向軸承安裝在上卡本體中,提升短節安裝在軸向軸承中且其下端與防噴閥連接,第一、第二滑輪組件分別連接在下卡本體的兩側,將繩索的中間點設置在上卡本體之上,將繩索的一端與上卡本體的一側連接,并把該端部與中間點之間的繩索繞在第一滑輪組件中的滑輪上,將繩索的另一端與上卡本體的另一側連接,并把該端部與中間點之間的繩索繞在第二滑輪組件中的滑輪上;
2)連接管柱和防噴閥搶裝工具,該步驟包括:通過勾住繩索的中部位置,吊起管柱內防噴閥搶裝工具,并將下卡本體固定安裝在管柱上;
3)實施防噴閥與管柱的加壓對接,該步驟包括:向上提拉繩索,以使上卡本體在拉力作用下帶動提升短節和防噴閥一起向下移動與管柱對扣,同時軸向軸承帶動防噴閥繞著管柱旋轉,以使防噴閥能夠與管柱旋緊。
在本發明的一個示例性實施例中,所述下卡機構可包括兩個設置在下卡本體與第一、第二滑輪組件之間的轉軸和第一可拆卸連接件組件;在所述組裝加壓式管柱內防噴閥搶裝工具的步驟中,可通過第一可拆卸連接組件和轉軸將第一滑輪組件、第二滑輪組件固定連接在下卡本體兩側;所述實施防噴閥與管柱的加壓對接的步驟還可包括:當井口噴勢較大時,改變繩索的拉力方向,通過轉軸將加壓式管柱內防噴閥搶裝工具轉動到預定角度,以使防噴閥能夠從側面接近管柱并與管柱扣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集團川慶鉆探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5311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