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改性復合材料隔板及其在線纜敷設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52865.1 | 申請日: | 2020-10-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5039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2 |
| 發明(設計)人: | 陳遵炳;陳標;高欽;王兵 | 申請(專利權)人: | 恩耐斯(福建)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10 | 分類號: | C04B28/10;C04B22/00;C04B24/4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新店鎮***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改性 復合材料 隔板 及其 線纜 敷設 中的 應用 | ||
1.一種改性復合材料隔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驟:
(1)將硅質原料、鈣質原料和水加入到凈漿攪設備中進行混合攪拌均勻,制成混合漿料A,其中,硅質原料的添加份數為20~45份,鈣質原料的添加份數為15~25份,水的添加份數為20~30份;另外,硅質原料和鈣質原料中CaO與SiO2的摩爾比為0.8~0.9;
(2)在0.2~0.3 Mpa條件下,將滲濾液原液通過微濾法進行過濾,然后蒸發濃縮成5~15份固含量為45%~50%的改性滲濾液濃縮液,再按滲濾液濃縮液質量的3%~5%加入濃度為4~5 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進行混合均勻,并在溫度條件為83~88 ℃的溫度下進行攪拌反應處理1~1.5 h,并在反應結束后,自然冷卻至室溫,獲得改性溶液A;
(3)往混合漿料A中加入加工輔助助劑并繼續混合處理15~30 min后,將攪拌混合體系溫度調整至40~60 ℃,再加入步驟(2)制得的改性溶液A和0~10份增強纖維并攪拌處理1.5~3h,然后再靜置冷卻處理至室溫后,加入1~4份有機硅氧烷進行混合均勻,制得混合漿料B;
(4)采用抄取成型法將混合漿料B制成產品坯料A;
(5)將產品坯料A置于蒸壓釜中,以1.2~1.8 Mpa的壓力和180~230 ℃的溫度條件進行蒸壓養護11~14 h,然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后,制得產品坯料B;
(6)在75~110 ℃環境下,將產品坯料B烘干至含水率低于8%后,制得改性復合材料隔板;
其中,步驟(2)中滲濾液濃縮液與氫氧化鈉進行混合前,還與氨基磺酸在125~135 ℃條件下進行混合反應處理1~1.5 h,再與碳酸氫銨在55~60 ℃條件下混合反應處理2~3h,其中,滲濾液濃縮液與氨基磺酸的添加份數比為1∶0.2~0.3;滲濾液濃縮液與碳酸氫銨的添加份數比為1∶0.1~0.15;
步驟(3)中加入的加工輔助助劑為月桂胺,月桂胺的添加量為混合漿料A的總質量份數的1%~1.5%;
另外,步驟(1)中還加入有焚燒爐渣、粉煤灰中的一種以上,且焚燒爐渣和粉煤灰的總添加份數為硅質原料、鈣質原料總添加份數的5%~12%;
步驟(1)中所述的硅質原料為石英砂、微硅粉、膨潤土、硅藻土中的一種以上混合;所述的鈣質原料為生石灰、消石灰中的一種以上混合,所述的滲濾液為城市廢棄物壓濾后獲得的液相物質。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性復合材料隔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質原料和鈣質原料中CaO與SiO2的摩爾比為0.84。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性復合材料隔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所述的增強纖維為玻璃纖維、人造纖維或木質纖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改性復合材料隔板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5)中蒸壓釜開啟后,其達到預設的180~230 ℃的溫度條件前,升溫速度為20~30 ℃/h,在達到預設的180~230 ℃的溫度條件后,進行蒸壓養護11~14 h。
5.一種由權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制備方法制得的改性復合材料隔板的應用,其特征在于:將其用于地下纜線敷設分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恩耐斯(福建)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恩耐斯(福建)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52865.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