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汽車車身穩定安全性的裝置及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49141.1 | 申請日: | 2020-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9333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0 |
| 發明(設計)人: | 陳士安;管毓亮;薛夢笛;姚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B62D37/02 | 分類號: | B62D37/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汽車 車身 穩定 安全性 裝置 控制 方法 | ||
1.一種提高汽車車身穩定安全性的裝置,設置在汽車底盤下方,其特征是:包括左右對稱布置在前側兩個輪胎之間的兩個前軸氣罩(7)、左右對稱布置在后側兩個輪胎之間的兩個后軸氣罩(5),前軸氣罩(7)和后軸氣罩(5)的結構相同,每個前軸氣罩(7)和每個后軸氣罩(5)的底壁上均勻開有與外界大氣相通的密布的孔洞,在前軸氣罩(7)和后軸氣罩(5)之間設有左右對稱布置且結構相同的左側雙向風機(2)和右側雙向風機(14),前軸氣罩(7)、后軸氣罩(5)、左側雙向風機(2)和右側雙向風機(14)均與底盤固定連接;左側雙向風機(2)通過第一密封管路(11)串接在右側的前軸氣罩(7)和左側的后軸氣罩(5)之間,右側雙向風機(14)通過第二密封管路(12)串接在在左側的前軸氣罩(7)和右側的后軸氣罩(5)之間,輸出控制模塊的輸出端通過控制線連接分別左側雙向風機(2)和右側雙向風機(14),參數采集模塊、信號處理模塊和輸出控制模塊依次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汽車車身穩定安全性的裝置,其特征是:每個前軸氣罩(7)相對于汽車前軸的軸心線在縱向上前后對稱布置,每個后軸氣罩(5)相對于汽車后軸軸心線在縱向上前后對稱布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汽車車身穩定安全性的裝置,其特征是:在前軸氣罩(7)和左、右側雙向風機(2、14)之間的第一密封管路(11)和第二密封管路(12)在空間形成交叉狀,在后軸氣罩(5)和左側、右側雙向風機(2、14)之間的第一密封管路(11)和第二密封管路(12)在空間相互平行。
4.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汽車車身穩定安全性的裝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參數采集模塊采集到車身俯仰角或車身側傾角,并輸入到信號處理模塊;
步驟B:信號處理模塊將俯仰角和車身側傾角與設定的閾值作比較,當車身俯仰角或車身側傾角的絕對值大于設定的閾值時,信號處理模塊計算出左側雙向風機(2)旋轉時產生的主動升力F1和右側雙向風機(14)旋轉時產生的主動升力F2;
步驟C:信號處理模塊根據主動升力F1和F2控制左、右側雙向風機2、14的旋轉方向及功率大小,將位于底盤的空氣升力轉移,減小車身俯仰角和車身側傾角。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汽車車身穩定安全性的裝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驟B中,信號處理模塊首先建立車身俯仰和側傾方程組,根據方程組建立空間狀態方程,再計算出PD反饋控制的系數矩陣,最后計算主動升力F1和F2。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提高汽車車身穩定安全性的裝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步驟C中,當主動升力F1為正值時,左側雙向風機2正向旋轉;主動升力F1為負值時,左側雙向風機(2)反向旋轉;主動升力F2為正值時,右側雙向風機(14)正向旋轉;主動升力F2為負值時,右側雙向風機(14)反向旋轉。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提高汽車車身穩定安全性的裝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將左、右側雙向風機(2、14)的功率大小分為3個檔位,根據主動升力F1控制左側雙向風機(2)的檔位,根據主動升力F2控制右側雙向風機(14)的檔位。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提高汽車車身穩定安全性的裝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是:主動升力F1和F2為:KD為系數矩陣,θ為車身俯仰角,β為車身側傾角,為θ的一階導數,為β的一階導數,T為矩陣轉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4914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