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溫度傳感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46150.5 | 申請日: | 2020-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485979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冷長江;張鵬;王本祥 | 申請(專利權)人: | 精量電子(成都)有限公司;精量電子(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K7/22 | 分類號: | G01K7/22;G01K1/08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汪洋 |
| 地址: | 610200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溫度傳感器 | ||
1.一種溫度傳感器,包括:
溫度傳感器芯片(100),具有第一電極端子(110)和第二電極端子(120);
第一引線(10),連接至所述溫度傳感器芯片(100)的第一電極端子(110);
第二引線(20),連接至所述溫度傳感器芯片(100)的第二電極端子(120);
第一熱縮管(11),熱縮在所述第一引線(10)的外包覆層上;
第二熱縮管(21),熱縮在所述第二引線(20)的外包覆層上;和
第三熱縮管(30),熱縮在所述第一熱縮管(11)、所述第二熱縮管(21)和所述溫度傳感器芯片(100)上,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熱縮管(11)從所述第一引線(10)的外包覆層一直延伸到所述溫度傳感器芯片(100)的第一電極端子(110),使得所述第一熱縮管(11)的一端(11a)熱縮在所述第一電極端子(110)上,另一端(11b)熱縮在所述第一引線(10)的外包覆層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熱縮管(21)從所述第二引線(20)的外包覆層一直延伸到所述溫度傳感器芯片(100)的第二電極端子(120),使得所述第二熱縮管(21)的一端(21a)熱縮在所述第二電極端子(120)上,另一端(21b)熱縮在所述第二引線(20)的外包覆層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熱縮管(30)從所述第一熱縮管(11)的另一端(11b)一直延伸到所述第二熱縮管(21)的另一端(21b);并且
所述第三熱縮管(30)的一端(31)熱縮在所述第一熱縮管(11)的另一端(11b)上,另一端(31)熱縮在所述第二熱縮管(21)的另一端(21b)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熱縮管(30)的一端(31)延伸超出所述第一熱縮管(11)的另一端(11b)并熱縮到所述第一引線(10)的外包覆層上;并且
所述第三熱縮管(30)的另一端(31)延伸超出所述第二熱縮管(21)的另一端(21b)并熱縮到所述第二引線(20)的外包覆層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溫度傳感器芯片(100)的第一電極端子(110)被完全地包裹在所述第一熱縮管(11)的一端(11a)中;并且
所述溫度傳感器芯片(100)的第二電極端子(120)被完全地包裹在所述第二熱縮管(21)的一端(21a)中。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熱縮管(11)和所述第二熱縮管(21)為由相同的熱縮材料制成的熱縮管;
所述第三熱縮管(30)為由與所述第一熱縮管(11)和所述第二熱縮管(21)不同的熱縮材料制成的熱縮管。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熱縮管(11)和所述第二熱縮管(21)為由FEP材料制成的FEP熱縮管,所述第三熱縮管(30)為由PTFE材料制成的PTFE熱縮管。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溫度傳感器為NTC溫度傳感器,所述溫度傳感器芯片(100)為NTC熱敏電阻芯片。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溫度傳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溫度傳感器芯片(100)包括NTC熱敏電阻和包裹在所述NTC熱敏電阻上的絕緣封裝;
所述第一電極端子(110)和所述第二電極端子(120)分別連接至所述NTC熱敏電阻的兩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精量電子(成都)有限公司;精量電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經精量電子(成都)有限公司;精量電子(深圳)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4615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電連接器的屏蔽結構
- 下一篇:具有金屬基材的遠紅外線組件及熱氣供應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