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CO2 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46135.0 | 申請日: | 2020-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0870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1 |
| 發明(設計)人: | 熊賢強;張曉;陳嘯;武承林;薛紅川;范利亞;張川群;韓得滿 | 申請(專利權)人: | 臺州學院;臺州市生物醫化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5B3/07 | 分類號: | C25B3/07;C25B11/091;B01J27/043;B01J35/06;B01J37/34;B01J37/10;D01F9/08;D06M11/52;D06M11/8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趙琪 |
| 地址: | 318000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co base sub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CO2還原制甲酸的光陰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屬于光電極材料技術領域。本發明通過“鐵電極化”和“界面水活化”雙重改性策略構建BiFeO3/ZnTe/Bi?S復合光陰極,通過BiFeO3極化電場的電荷驅動力,Bi?S界面的H2O、CO2吸附活化能力以及光電協同作用,實現ZnTe載流子分離和界面反應效率的最大化,從而有效降低ZnTe反應過電勢,提高CO2定向轉化為甲酸的選擇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電極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CO2還原制甲酸的光陰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CO2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和積累,將CO2還原為碳基燃料或化工原料,有助于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目前,人工CO2轉化的方法主要有高溫催化加氫法、電催化還原法、光催化和光電催化轉化法等,其中光催化載流子分離效率較低,電催化過電位較高,而光電催化集合光催化的低能耗與電催化的高能效等優勢,有利于降低反應的過電勢,避免犧牲劑的使用,是一種有效的CO2轉化方法。因此,設計和開發新型光電極體系,實現CO2分子的高活性、高選擇性轉化,對CO2的資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在眾多p型半導體中,ZnTe的導帶電位極負(-1.63V vs.NHE),遠小于大多數CO2還原反應的熱力學電勢,且ZnTe帶隙窄(2.26eV)、載流子遷移率高,被認為是一種理想的光陰極材料。然而,ZnTe光電極體相內存在大量捕獲態,誘導ZnTe光生載流子發生自陷效應,導致電子空穴對快速復合,從而限制了ZnTe光電催化還原CO2的活性。此外,由于質子還原在動力學上反應更快,導致ZnTe表面H2產物的選擇性明顯高于碳基產物。為了提高ZnTe 光電催化CO2還原的活性和選擇性,人們發展了多種改性手段,包括形貌調控、摻雜、異質結構建、助催化劑負載等,其中II型異質結研究最多。然而,此類改性的缺陷在于:II型異質結內建電場的作用范圍較窄,對光生電荷的分離效率有限,且分離后的電子還原能力下降,不利于降低反應的過電位;此外,由于缺少還原CO2的催化位點,單一的II型異質結難以有效活化CO2分子,對界面上多種反應路徑無選擇性。因此,如何進一步促進ZnTe光生電荷的分離,同時提高CO2還原為特定產物的選擇性,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關鍵難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CO2還原制甲酸的光陰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制得的光陰極材料能夠有效捕獲可見光,且能促進 ZnTe光生電荷的有效分離和產物的選擇性轉化,具有極強的應用價值。
為了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CO2還原制甲酸的光陰極材料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硝酸鉍、硝酸鐵、檸檬酸、水和聚乙烯吡絡烷酮混合,得到紡絲液;
將聚乙烯醇水溶液旋涂至FTO表面,得到紡絲基底;
利用所述紡絲液在所述紡絲基底表面進行靜電紡絲,得到三維納米纖維;
將所述三維納米纖維煅燒,得到BiFeO3納米纖維光電極;
以所述BiFeO3納米纖維光電極為基片,以ZnTe為蒸發源,進行蒸發鍍膜,得到ZnTe負載的BiFeO3電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臺州學院;臺州市生物醫化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臺州學院;臺州市生物醫化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4613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