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SDN網絡中IPv6地址沖突檢測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46015.0 | 申請日: | 2020-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1791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24 |
| 發明(設計)人: | 韓冰 | 申請(專利權)人: | 新華三信息安全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61/5046 | 分類號: | H04L61/5046;H04L61/5053;H04L101/622;H04L101/659 |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項京;高鶯然 |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sdn 網絡 ipv6 地址 沖突 檢測 方法 裝置 | ||
1.一種SDN網絡中IPv6地址沖突檢測方法,其特征在于,應用于虛擬交換機OVS,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網絡設備發送的組播檢測報文,所述組播檢測報文中包含所述第一網絡設備的MAC地址和待測IPv6地址;
判斷IPv6地址列表是否存在所述待測IPv6地址,其中,在檢測到任一IPv6地址上線時,將所述任一IPv6地址添加至所述IPv6地址列表;
若判定結果為是,則將所述組播檢測報文轉換為目的MAC地址為第二網絡設備的MAC地址的單播檢測報文,所述第二網絡設備是以所述待測IPv6地址上線的網絡設備,將所述單播檢測報文發送至所述第二網絡設備,并記錄所述第一網絡設備的MAC地址和待測IPv6地址之間的對應關系;
接收所述第二網絡設備發送的組播應答報文,基于所述第一網絡設備的MAC地址和待測IPv6地址之間的對應關系,將所述組播應答報文轉換為目的MAC地址為所述第一網絡設備的MAC地址的單播應答報文,并將所述單播應答報文發送至所述第一網絡設備。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記錄所述第一網絡設備的MAC地址和待測IPv6地址之間的對應關系,包括:
基于預先存儲的學習流表,根據所述組播檢測報文生成用于轉發所述組播檢測報文對應的組播應答報文的限時匹配流表表項,其中,所述限時匹配流表表項的匹配項包括:目的IPv6地址為組播IPv6地址,目標IPv6地址為所述待測IPv6地址,且帶有組播應答報文的報文標識;所述限時匹配流表表項的動作項為:將所述組播應答報文的目的MAC地址轉換為所述第一網絡設備的MAC地址。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
接收控制器下發的學習流表,所述學習流表的匹配項包括:源IPv6地址為全零,且帶有組播檢測報文的報文標識;所述學習流表的動作項為:生成所述限時匹配流表表項。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二網絡設備發送的組播應答報文,包括:
獲取生成所述限時匹配流表表項后預設時間內接收到的待匹配報文;
將所述待匹配報文的目的IPv6地址、目標IPv6地址和報文標識與所述限時匹配流表表項的匹配項相比對,若待匹配報文的目的IPv6地址為組播IPv6地址、目標IPv6地址為所述待測IPv6地址、且報文標識為組播應答報文的報文標識,則將該待匹配報文確定為組播應答報文。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到達所述限時匹配流表表示的失效時間時,將所述限時匹配流表表項刪除。
6.一種SDN網絡中IPv6地址沖突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應用于虛擬交換機OVS,所述裝置包括:
接收模塊,接收第一網絡設備發送的報文,所述報文中包含所述第一網絡設備的MAC地址和待測IPv6地址;
檢測模塊,用于判斷IPv6地址列表是否存在所述待測IPv6地址,其中,在檢測到任一IPv6地址上線時,將所述任一IPv6地址添加至所述IPv6地址列表;
第一轉換模塊,用于若判定結果為是,則將所述報文轉換為目的MAC地址為第二網絡設備的MAC地址的單播檢測報文,所述第二網絡設備是以所述待測IPv6地址上線的網絡設備,將所述單播檢測報文發送至所述第二網絡設備,并記錄所述第一網絡設備的MAC地址和待測IPv6地址之間的對應關系;
第二轉換模塊,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網絡設備發送的組播應答報文,基于所述第一網絡設備的MAC地址和待測IPv6地址之間的對應關系,將所述組播應答報文轉換為目的MAC地址為所述第一網絡設備的MAC地址的單播應答報文,并將所述單播應答報文發送至所述第一網絡設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新華三信息安全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新華三信息安全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4601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