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大規模物聯網場景下基于身份的跨域認證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45701.6 | 申請日: | 2020-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3370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0 |
| 發明(設計)人: | 苗付友;王心妍;于躍;熊焰;黃文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W12/03 | 分類號: | H04W12/03;H04W12/06;H04W12/086;H04W12/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張乾楨 |
| 地址: | 230026 安***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大規模 聯網 場景 基于 身份 認證 方法 | ||
本發明提出一種大規模物聯網場景下基于身份的跨域認證方法,頂級域的公開密鑰為sP,不同域中的節點Ui,j和Up,q,節點Ui,j表示第i層第j個節點,節點Up,q表示第p層第q個節點,跨域間身份認證包括:步驟1、節點Ui,j與節點Up,q需要交換彼此父節點域的公開密鑰si?1,kP,sp?1,tP,以及身份驗證信息SMi,j,SMp,q;如果某個節點是頂級域中的節點,則該節點交換的是自己節點域的公開密鑰;節點Up,q對節點Ui,j的跨域身份驗證包括:判斷節點Ui,j是否為頂級域中的節點;根據節點Ui,j為頂級域中的節點,或節點Ui,j非頂級域中的節點采用不同的方式對該節點進行跨域身份驗證;步驟2、若驗證成功,則跨域間身份認證過程結束,存儲獲取的身份標識信息和公開密鑰,后續使用該信息與對方節點進行通信。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網絡與信息安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大規模物聯網場景下基于身份的跨域認證方法。
背景技術
1)基于身份加密的算法
基于身份加密的算法中的公鑰是由用戶的身份標識生成的,這樣可以很好的保證公鑰不被篡改及可被驗證?;谏矸莸募用芊桨钢械乃借€通常由私鑰生成機構產生,用戶向私鑰生成機構發送請求后,私鑰生成機構將根據該用戶的身份計算私鑰,并通過安全信道發給用戶。在基于身份加密的算法中,密鑰在更換或者撤銷時用戶的公鑰均無需更換。
基于身份加密的算法主要包括4個步驟:系統初始化,密鑰生成,加密和解密。
(1)系統初始化(產生系統的相關參數):
G1,G2是階為q的GDH(Group Diffie-Hellman)群,q是一個大素數,G1是由橢圓曲線上的點構成的加法循環群,P是群G1的生成元,G2是域的一個乘法子群,雙線性映射e:G1×G1→G2。
私鑰生成機構選擇一個隨機數作為系統的主密鑰,令PPub=s·P,系統的密鑰對為{PPub,s}。再選擇兩個哈希函數:H1:{0,1}n→G1和H2:G2→{0,1}n。明文空間M={0,1}n,密文空間為C=C1×{0,1}n,系統參數為params=(q,G1,G2,e,n,P,PPub,H1,H2)。其中,主密鑰應該被嚴格保密。
(2)密鑰生成
如果向私鑰生成機構認證的用戶身份為ID∈{0,1}*。私鑰生成機構計算QID=H1(ID)∈G1,然后向用戶頒發私鑰dID=s·QID,s為系統的主密鑰。
(3)加密
假設發送方需要發送的加密信息為m,m∈M,發送方計算QID=H1(ID)∈G1,再隨機選取計算U=rP以及最后,發送方將密文c=(U,V)通過公開信道發送給接收方。
(4)解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未經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4570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