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納米氣泡促進水合物生成的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45359.X | 申請日: | 2020-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2699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02 |
| 發明(設計)人: | 趙佳飛;馮宇;楊磊;宋永臣;匡洋民;劉延振;孫明瑞;國憲偉;張倫祥;劉衛國;楊明軍;王大勇;劉瑜;張毅;凌錚;蔣蘭蘭;李洋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19/18 | 分類號: | B01J19/18;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陳玲玉 |
| 地址: | 11602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納米 氣泡 促進 水合物 生成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能源與環境領域,涉及到一種納米氣泡促進水合物生成的裝置及方法。裝置包含注氣系統、微納米氣泡溶液制備系統、水合物生成系統、溫度控制系統、數據采集系統、抽氣系統。反應釜內放有攪拌轉子,可以在促進氣液兩相混合,加快水合物形成;溫度控制系統可以精確的控制水浴操作臺的溫度,從而控制反應釜內的溫度;數據采集系統可以實時采集溫度、壓力信號,并進行實時分析;注氣系統可以恒壓或恒容向反應釜內注入氣體,使反應釜內壓力達到設定值;微納米氣泡溶液制備系統可以快速制備含納米氣泡溶液。利用該方法制備水合物,可以大幅度減少水合物的生成時間、提高水合物的生成概率,對水合物法儲運天然氣有著較大指導、應用意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能源與環境領域,涉及到一種促進水合物生成的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天然氣資源在國民生產和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加快發展天然氣儲運技術也就成為有效利用天然氣資源的關鍵。相比于石油、煤炭等資源,由于天然氣自身的可擴散性搞,導致其運輸難度和成本較高。目前,實際應用的儲運方式有:管道輸送(PNG)和液化天然氣輸送(LNG)。世界上目前約有75%的天然氣采用管道輸送(PNG),25%的天然氣采用液化天然氣輸送(LNG)。PNG適合陸地和近海運輸,LNG適合跨洋長距離運輸。但是兩種運輸方式均存在前期投資大、后期運行維護難等問題,因此,以PNG法和LNG法輸送不具有經濟優勢,水合物法天然氣儲運技術(NGH)是一種安全可靠、運輸成本低的儲運方式。
NGH的技術原理是基于水合物的物理化學特性,天然氣和水在低溫(-5-15℃)高壓(1-2MPa)下可以生成天然氣水合物,在高溫低壓下又可以分解為天然氣和水。同時,天然氣水合物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在標準狀態下,1m3的天然氣水合物理論上可以儲存150-180m3的天然氣。這些特性使得NGH儲運具備儲存空間小、儲運靈活、成本較低等特點。因此NGH技術是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新技術。
發明內容
為了使水合物生成更加快速,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納米氣泡促進水合物生成的裝置及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納米氣泡促進水合物生成的裝置,包括注氣系統、微納米氣泡溶液制備系統、水合物生成系統、溫度控制系統、數據采集系統、抽氣系統;
所述注氣系統包括順次連接的氣源1、第一輸氣管路2、第一輸氣控制閥門3、注氣泵4、第二輸氣控制閥門5、第二輸氣管路6、第三輸氣控制閥門13;氣源用于提供實驗需要的氣體;所述注氣泵4用于對來自氣源的氣體進行加壓或降壓、存儲氣體、并將壓力處理后的氣體通入所述第二輸氣管路6中;
所述微納米氣泡溶液制備系統包括微納米氣泡發生器33、第一注氣管路7、第一注氣控制閥門8、進水控制閥門12、進水管路9、第一出水管路10、第一出水控制閥門11、蓄水槽32、第二出水控制閥門31、第二出水管路30;所述第一注氣管路7與第二輸氣管路6連接用于向微納米氣泡發生器33注氣;微納米氣泡發生器分別通過進水管路9和第一出水管路10與蓄水槽32連接;所述進水管路9用于向微納米氣泡發生器注水;所述第一出水管路10用于微納米氣泡發生器排水;所述蓄水槽用于微納米氣泡發生器的水循環;所述第二出水管路用于將氣泡溶液注入水合物反應釜29中;
所述水合物生成系統包括水合物反應釜29、磁力攪拌轉子28、磁力控制器26、第二注氣控制閥門14、第二注氣管路34,所述水合物反應釜用于承受高壓、低溫的環境及提供水合物生成場所;所述磁力攪拌轉子用于攪拌所述水合物反應釜內的溶液,加大氣液接觸面積;所述磁力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磁力攪拌轉子的轉動速率;所述第二注氣管路與第二輸氣管路6連接,用于向水合物反應釜內注入實驗所需氣體;
所述溫度控制系統包括水浴冷卻機27、外置水浴箱24,所述水浴冷卻機用于系統降溫,提供冷源;所述外置水浴箱用于給水合物反應釜提供所需要的低溫環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理工大學,未經大連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4535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