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城市智慧管理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44442.5 | 申請日: | 2020-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0873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8 |
| 發明(設計)人: | 石宇;卓小軍;張天江;王明華;喬少杰;翁越男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九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50/06 | 分類號: | G06Q50/06;G06Q50/26;G06F16/182;G06F16/29;G06F21/60;G05B19/04;F17D5/02;F17D5/00;G16Y10/30;G16Y10/35;G16Y40/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華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劉宇輝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城市 智慧 管理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城市智慧管理系統及方法,屬于城市管理技術領域,包括依次連接的信息化子系統、數據中心子系統、調度中心子系統以及移動終端子系統。本發明通過利用物聯網、三維、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使地下管網管理系統化、物聯網化、三維化、大數據化,改變了傳統管理方式依靠大量人工的缺陷,使得地下管網管理更加科學、高效。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城市管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城市智慧管理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城市地下管廊管線管理方式主要是依靠大量的人工來進行,在監管方面,地下管線監管方式原始,信息化程度低,城市對燃氣、熱力、城市排水方面地下管網的監測和管理還停留在非常原始的階段,不僅主要設備靠人工操作,而且運行信息也靠人工記錄,當地下管線發生問題時需要人工巡查發現或社會報警才能知曉,沒有信息化的監測和預警報警手段,且對于整個城市地下管線檢查井和閥門井的井蓋,也全部靠人工管理,這就使得當發生井蓋損壞或丟失時無法第一時間發現和處理,極易發生人員和車輛安全事故。但整個城市地下管線情況十分復雜,管網位置資料和基礎資料信息都嚴重缺失,其中,管網位置資料缺失體現在燃氣、熱力、排水方面都存在管線坐標、埋深、高程等信息不完整、不準確,這就極易導致地下管線挖斷事故;同時,管網基礎資料不全面會導致整個城市規劃缺乏科學性,會為未來城市的發展埋下巨大的隱患。以上原因就導致當發生跨不同行業領域的應急事件時住建部門沒法利用信息化的手段進行科學調配處置。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提供的一種城市智慧管理系統及方法,解決了城市地下管廊管線在燃氣、熱力及城市排水三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本方案提供一種城市智慧管理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信息化子系統、數據中心子系統、調度中心子系統以及移動終端子系統;
所述信息化子系統,用于分別對燃氣、熱力、城市排水以及井蓋安防進行實時監測,以及分別監測熱力、燃氣、城市排水的管線信息,并分析監測的燃氣、熱力、城市排水、井蓋安防信息以及管線信息,根據分析結果進行應急調度指揮處理;
所述數據中心子系統,用于存儲燃氣信息、熱力信息以及城市排水信息;
所述調度中心子系統,用于根據應急調度指揮指令,利用語音或視頻展示數據中心子系統所存儲的燃氣信息、熱力信息以及城市排水信息,并控制和管理全網范圍內的集中呼叫;
所述移動終端子系統,用于將所述燃氣信息、熱力信息、城市排水信息以及井蓋安防信號信息推送至移動端。
進一步地,所述信息化子系統包括管網監控模塊、三維GIS管網模塊、管網預警報警模塊以及應急調度指揮模塊;
所述管網監控模塊,用于分別對燃氣、熱力、城市排水以及井蓋安防進行實時監測,并在調度指揮中心進行實時查看;以及用于實時顯示、查看監測站點所有采集的信息以及監測站點的狀態,并將監測站點采集的信息以及狀態生成歷史信息報表、歷史整點信息報表以及各日月年分類統計報表;
所述三維GIS管網模塊,用于以立體的方式呈現整個城市熱力、燃氣、排水管線分布情況及設備信息,并通過結合三維技術和GIS地理信息技術實現對熱力、燃氣、城市排水的管網查詢、事件評估、管網空間位置分析、地下管網三維漫游及設備管理;
所述管網預警報警模塊,用于通過可視化報警的管理組件接收發生的報警信息,將發生報警信息以時間軸或GIS地圖的方式查詢顯示,并提供查詢歷史時間點的報警信息;
所述應急調度指揮模塊,用于分析實時監測的燃氣、熱力以及城市排水信息以及管線信息,并根據分析結果進行應急調度指揮處理。
再進一步地,所述管網監控模塊包括燃氣監控單元、熱力監控單元、城市排水監控單元、井蓋監控單元、實時信息應用單元、站點分布單元、組態顯示及遠程控制單元以及統計報表單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九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四川九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4444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