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鎂合金建筑模板半固態壓鑄及雙氟化聯合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44184.0 | 申請日: | 2020-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4709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18 |
| 發明(設計)人: | 曹獻龍;趙貴川;向和定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建誼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2D17/00 | 分類號: | B22D17/00;C23C22/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齊書田 |
| 地址: | 400084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鎂合金 建筑 模板 固態 壓鑄 氟化 聯合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鎂合金建筑模板半固態壓鑄及雙氟化聯合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采用半固態壓鑄法制備鎂合金建筑模板;步驟二、將步驟一制備的鎂合金建筑模板浸入雙氟處理液進行雙氟化聯合處理,獲得雙氟化聯合處理的鎂合金建筑模板。本發明制造的鎂合金模板板面平整無缺陷,抗拉強度高、伸長率大,同時表面硬度高、摩擦系數小,具有優秀的抗劃傷能力以及憎水性,可有效降低混凝土骨料造成的摩擦損傷以及來自外界侵蝕介質的腐蝕破壞,阻止水泥引起的化學反應及物理吸附,保證建筑墻面施工質量及脫模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混凝土工程施工模板制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鎂合金建筑模板半固態壓鑄及雙氟化聯合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混凝土模板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主導工種工程之一。模板是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中重要周轉材料,是決定混凝土成型質量、支模工作強度、施工效率和成本重要因素。近年來,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混凝土施工行業的高效發展,我國把開發新型模板應用技術確立為“建筑業10項新技術”之一,足以顯示國家對于模板行業創新發展的高度重視,同時各個地方也出臺相關文件提倡研發新型環保模板,如重慶市在2019年11月6日和11月15日分別發布的《重慶市建設領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術通告(2019年版)》及《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標準(征求意見稿)》。模板材料作為混凝土施工技術最重要的研究內容,也是實現模板體系改革的關鍵因素。所以急需加大研究力度,開發出更多的新型模板材料,不但要保證模板工程施工的質量、進度和成本,更要滿足綠色、環保以及經濟可持續發展等新的要求。
鎂合金的密度僅為鋁合金的2/3,鋼鐵的1/4,比強度和比剛度均優于鋼和鋁合金,遠高于工程塑料;鎂合金吸震性能強,減少混凝土澆筑的沖擊,降低施工噪音;鑄造性能好、自動化生產能力和模具壽命高,可利于采用壓鑄工藝進行自動化生產;鎂合金尺寸穩定,不會因環境溫度和時間的變化而造成較大的變化,可防止因變形引起的模板拼接難題。因此,在混凝土施工模板工程領域內,鎂合金是一種上述材料無法比擬的、優質的輕質結構材料。
針對鎂合金建筑模板,目前只有中國專利申請第201510869825.1號和中國專利申請第201910780290.9號對其有報道。專利申請中對鎂合金模板均采用傳統擠壓工藝和傳統壓鑄工藝制造。擠壓工藝難以實現鎂合金模板的整體制造,必須借助焊接工藝才能制造出現場可用模板,但是由于鎂合金材料本身的特性導致現有的焊接工藝難以實現可靠的模板制造。利用傳統的壓鑄技術壓鑄鎂合金模板,容易造成模板內存在型腔內氣體以及壓鑄涂料產生的氣體無法順利排出的問題,這些氣體在高壓下或者溶解在鎂合金內,或者形成許多高壓微氣孔彌散分布在壓鑄模板內。
此外,鎂合金壓鑄模板在存儲和使用過程中容易遭受大氣和水環境腐蝕,施工過程中容易被混凝土劃傷破壞模板表面,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模板粘附混凝土而難以脫落的問題,進而影響混凝土成型表面質量;而現有的表面處理方法也難以有效解決鎂合金建筑模板表面存在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鎂合金建筑模板半固態壓鑄及雙氟化聯合制造方法,以滿足清水混凝土和飾面清水混凝土的對模板的技術要求。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鎂合金建筑模板半固態壓鑄及雙氟化聯合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采用半固態壓鑄法制備鎂合金建筑模板;
步驟二、將步驟一制備的鎂合金建筑模板浸入雙氟處理液進行雙氟化聯合處理,獲得雙氟化聯合處理的鎂合金建筑模板。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雙氟處理液按照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組分:無機氟化物20%-30%、有機含氟乳液20%-40%、納米硅溶膠15%-20%、緩蝕劑組分0.3%-0.5%,硅烷偶聯劑0.8%-2%,去離子水20%-43.9%。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于:所述無機氟化物為氫氟酸、氟硅酸、氟鈦酸、次氟酸、氫氟酸鹽、氟硅酸鹽、氟鈦酸鹽、次氟酸鹽中一種或幾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建誼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建誼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4418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