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交通用智能機器人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43329.5 | 申請日: | 2020-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23710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明(設計)人: | 王為迪;李家寶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省徽騰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H5/12 | 分類號: | E01H5/12;E01H5/10;G01B5/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高炬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李順 |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用 智能 機器人 | ||
1.一種交通用智能機器人,包括殼體(1)、傳動轉柱(2)和打磨盤(3);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為長方體結構設計;所述殼體(1)的前端面開設有轉孔;所述轉孔的內部轉動連接有連接柱(21);所述連接柱(21)的前端面連有傳動轉柱(2),該傳動轉柱(2)與機動設備之間相連,通過機動設備提供轉動和前進動力;所述連接柱(21)的后端面固連有第一齒輪(22);所述殼體(1)的下表面開設有工作槽,且第一齒輪(22)位于工作槽的內部;所述工作槽的內部于第一齒輪(22)下方位置水平固連有第一固定板(11);所述第一固定板(11)的表面開設有均勻布置的轉動孔;所述轉動孔的內部均轉動連接有轉動柱(25);位于第一齒輪(22)正下方位置所述轉動柱(25)的表面固連有第二齒輪(23),且第二齒輪(23)與第一齒輪(22)之間嚙合連接;所述轉動柱(25)的外表面于第一固定板(11)的下方位置均固連有第三齒輪(24),且相鄰的第三齒輪(24)之間均嚙合連接;所述轉動柱(25)的下表面均固連有第一伸縮桿(31);所述第一伸縮桿(31)的下表面均固連有打磨盤(3);所述殼體(1)的內部于打磨盤(3)的前方位置均固連有探桿(36);所述工作槽的內部靠近殼體(1)的后端面位置均固連有第二固定板(12);所述第二固定板(12)的下表面固連有第二伸縮桿(32);所述工作槽的內部于第二固定板(12)的下方位置上下滑動連接有刮板(33),且刮板(33)與第二伸縮桿(32)之間固定連接;所述刮板(33)為“V”形結構設計,通過刮板(33)將地上的雪或冰渣刮離地面,并且將雪和冰渣導入到刮板(33)的左右兩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交通用智能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槽的內部于打磨盤(3)的前方位置固連有支撐桿(34);所述支撐桿(34)的外表面轉動連接有探柱(35);所述探柱(35)的表面開設有均勻布置的導孔;所述導孔的內部均滑動連接有探桿(36);所述導孔的孔底均固連有彈簧(37),且彈簧(37)與對應的探桿(36)之間固定連接;所述導孔的側面均固連加熱環(38)。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一種交通用智能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槽的內部于探柱(35)的上方位置固連有導板(39);所述導板(39)為半圓柱體結構設計;所述導板(39)的內部于探柱(35)位置開設有弧形導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交通用智能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的內部于刮板(33)的后方位置轉動連接有滾動柱;所述滾動柱的外表面套接有吸水棉環(13),通過吸水棉環(13)吸附地表面的水。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一種交通用智能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的內部于吸水棉環(13)的正前方位置轉動連接有壓柱(14);所述壓柱(14)與吸水棉環(13)之間滾動連接,通過壓柱(14)將吸水棉環(13)內部水壓出。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一種交通用智能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的內部于壓柱(14)位置固連有導水箱(15);所述殼體(1)的左右端面靠近導水箱(15)的箱底位置均開設有導孔;所述導孔的內部均固連有排水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省徽騰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安徽省徽騰智能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4332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干濕區分的沙土分篩設備
- 下一篇:一種水利工程抽水管帶的收放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