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聲子光子復合作用下的電化學微增材制造裝置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42935.5 | 申請日: | 2020-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5939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12 |
| 發明(設計)人: | 任萬飛;許金凱;孫曉晴;于化東;田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春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5D17/00 | 分類號: | C25D17/00;C25D5/02;C25D3/38;C25D21/12;C25D5/20;C25D5/00;B33Y10/00;B33Y30/00;B33Y40/00;B82Y30/00;B82Y40/00 |
| 代理公司: | 長春市吉利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22206 | 代理人: | 王楠楠;李曉莉 |
| 地址: | 130022 *** | 國省代碼: | 吉林;2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子 復合 作用 電化學 微增材 制造 裝置 方法 | ||
1.聲子光子復合作用下的電化學微增材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隔振平臺(1)、X軸移動系統(2)、Y軸移動系統(3)、Z軸移動系統(4)、電解池系統(5)、探針系統(6)、微控制器(7)、激光系統(8)以及超聲系統(9),所述X軸移動系統(2)安裝在隔振平臺(1)的臺面上;所述Y軸移動系統(3)安裝在X軸移動系統(2)上,Y軸移動系統(3)的輸入端和X軸移動系統(2)的輸入端均與微控制器(7)連接,Y軸移動系統(3)和X軸移動系統(2)構成平面二維移動機構;所述電解池系統(5)固定在Y軸移動系統(3)的頂部,在微控制器(7)驅動下,Y軸移動系統(3)和X軸移動系統(2)形成的平面二維移動機構帶動電解池系統(5)按照預設運動軌跡在二維平面內運動,電解池系統(5)包括工作電極(501)、對電極(502)以及Ag/AgCl參比電極(503),對電極(502)為槽型結構,工作電極(501)和Ag/AgCl參比電極(503)置于對電極(502)內部,工作電極(501)、對電極(502)和Ag/AgCl參比電極(503)形成三電極體系,并配置為對電極(502)和工作電極(501)之間施加電偏壓,對電極(502)中填充有浸沒工作電極(501)和Ag/AgCl參比電極(503)的稀硫酸,稀硫酸是濃度為51mM的稀硫酸,pH值為1至3;所述探針系統(6)的輸入端與微控制器(7)連接,探針系統(6)包括微探針(601)和探針支架(602),探針支架(602)固定在對電極(502)的內壁上,探針支架(602)上開設有探針孔;微探針(601)內部填充有硫酸銅溶液,微探針(601)的一端為尖端,微探針(601)的另一端固定在Z軸移動系統(4)上,微探針(601)的尖端穿過所述探針孔延伸至對電極(502)內,且位于稀硫酸液面以下,同時微探針(601)的尖端具有供硫酸銅溶液流出的孔道,微探針(601)與外界壓力控制器連接,壓力控制器用于控制硫酸銅溶液從微探針(601)的擠出量;所述Z軸移動系統(4)安裝在隔振平臺(1)的臺面上,Z軸移動系統(4)的輸入端與微控制器(7)連接,在微控制器(7)驅動下,Z軸移動系統(4)帶動探針系統(6)沿豎直方向運動;所述激光系統(8)的輸入端與微控制器(7)連接,激光系統(8)包括激光器、光纖(801)和光纖固定架(802),光纖(801)的輸入端與激光器的輸出端連接,光纖(801)的輸出端通過光纖固定架(802)到達對電極(502)內部,且位于稀硫酸液面以下;所述超聲系統(9)包括超聲振動頭(901),超聲振動頭(901)用于產生納米級的超聲振動幅值,超聲振動頭(901)的固定端固定在對電極(502)的側壁上,超聲振動頭(901)的發射端伸入到稀硫酸內部進行振幅為200nm的高頻振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聲子光子復合作用下的電化學微增材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電極(501)為表面具有鍍層的硅片,鍍層厚度為100nm。
3.聲子光子復合作用下的電化學微增材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采用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進行電化學微增材制造,包括以下步驟,并且以下步驟順次進行:
步驟一、配置濃度為51mM的稀硫酸,pH值調整為1至3,將配置好的稀硫酸填充到對電極(502)中直至完全浸沒工作電極(501)和Ag/AgCl參比電極(503);
步驟二、配置濃度為0.5M的硫酸銅溶液,并將配置好的硫酸銅溶液裝入微探針(601)中;
步驟三、建立要打印的三維微結構表面模型,編制打印程序,并存儲到微控制器(7)內;
步驟四、打開激光系統(8)中的激光器,光子從光纖(801)中發射出去照射到稀硫酸之中,使光子、稀硫酸和工作電極(501)進行相互作用;
步驟五、打開超聲系統(9),超聲振動頭(901)產生聲波作用于稀硫酸;
步驟六、分別調整X軸移動系統(2)、Y軸移動系統(3)、Z軸移動系統(4)的位置,調整工作電極(501)移動到微探針(601)的尖端正下方;
步驟七、在工作電極(501)上施加負電位,在對電極(502)上施加正電位;
步驟八、通過調整探針系統(6)中硫酸銅溶液的擠出量,按照微控制器(7)內預編制的程序打印三維微結構表面,進行微結構的電化學微增材制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春理工大學,未經長春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42935.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