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架軸間扭轉剛度的測試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38009.0 | 申請日: | 2020-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046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22 | 
| 發明(設計)人: | 桂海林;胡金蕊;黃德惠;黑大全;張金鵬;周強;耿志廣 | 申請(專利權)人: | 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M17/007 | 分類號: | G01M17/007;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遠智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林波 | 
| 地址: | 266200 山東省青***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架 扭轉 剛度 測試 方法 | ||
1.一種車架軸間扭轉剛度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選定測試場地,將待測試的整車(1)移至所述測試場地;
S2、在所述整車(1)的第一前輪(11)的前方放置障礙物(2),所述整車(1)的所述第一前輪(11)能夠移動至所述障礙物(2)上,所述障礙物(2)上設有第一壓力傳感器;
S3、測量所述整車(1)的前輪輪距L1、后輪輪距L2、前板簧簧距l1、后板簧簧距l2,并測量所述障礙物(2)的高度H;
S4、空載狀態下,測量所述整車(1)的第一前輪輪荷和第二前輪輪荷,此時所述第一前輪輪荷和所述第二前輪輪荷的差值為所述第一前輪和所述第二前輪的自由輪荷差f1;
S5、獲得前板簧的剛度K1、后板簧的剛度K2;
S6、設置第二壓力傳感器,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與所述障礙物(2)之間的距離為所述前輪輪距L1,當所述第一前輪移動至所述障礙物(2)上時,所述整車(1)的所述第二前輪能夠壓住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
S7、所述整車(1)空載前進,直至所述第一前輪(11)移動至所述障礙物(2)的上表面,此時,所述第一壓力傳感器的讀數和所述第二壓力傳感器的讀數的差值為所述第一前輪和所述第二前輪的扭轉輪荷差f2,因所述障礙物(2)導致所述整車(1)的車架扭轉產生的扭轉輪荷F=f2-f1;
S8、根據公式計算所述車架軸間扭轉剛度K: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架軸間扭轉剛度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5中,對所述整車(1)加載后,所述前板簧和所述后板簧發生變形后,分別測得所述前板簧的剛度K1和所述后板簧的剛度K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架軸間扭轉剛度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4中,在所述測試場地上布置第三壓力傳感器和第四壓力傳感器,空載時,當所述整車(1)的第一前輪和第二前輪分別壓在所述第三壓力傳感器和所述第四壓力傳感器上時,所述第三壓力傳感器的讀數為所述第一前輪輪荷,所述第四壓力傳感器的讀數為所述第二前輪輪荷。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架軸間扭轉剛度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3中,使用游標卡尺測量所述障礙物(2)的高度H。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架軸間扭轉剛度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障礙物(2)上設置有導向斜坡(21),所述第一前輪(11)能夠沿所述導向斜坡(21)滾動至所述障礙物(2)的上表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架軸間扭轉剛度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測試場地的表面需平整。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架軸間扭轉剛度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障礙物(2)為金屬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車架軸間扭轉剛度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障礙物(2)為鐵塊。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架軸間扭轉剛度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3中,使用米尺測量所述前輪輪距L1、所述后輪輪距L2、所述前板簧簧距l1和所述后板簧簧距l2。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架軸間扭轉剛度的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S7中,所述整車(1)空載勻速前進。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未經一汽解放青島汽車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3800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動駕駛智能灑水車控制系統
 - 下一篇:顯示面板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