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動汽車及其基于指紋識別的啟動方法、裝置及存儲介質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37444.1 | 申請日: | 2020-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9320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金軍;楊干;趙甲泉;范道祥;黃銳;孫羽;張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25/25 | 分類號: | B60R25/25;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周紅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蕪湖***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動汽車 及其 基于 指紋識別 啟動 方法 裝置 存儲 介質 | ||
1.一種基于指紋識別的電動汽車的啟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在檢測到車門打開時,控制所述電動汽車的中控主機的顯示屏點亮,并顯示指紋輸入界面;
接收用戶通過所述指紋輸入界面輸入的指紋信息;
根據所述指紋信息進行指紋驗證;
在指紋驗證成功后,控制所述顯示屏顯示啟動開關模式界面;
接收所述用戶通過所述啟動開關模式界面輸入的啟動信號;
根據所述啟動信號對所述電動汽車進行啟動控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指紋識別的電動汽車的啟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指紋驗證失敗后,將驗證失敗的次數加1,并返回所述接收用戶通過所述指紋輸入界面輸入的指紋信息的步驟;
在驗證失敗的次數達到預設次數閾值時,向與所述電動汽車綁定的移動終端發送第一警示信息。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指紋識別的電動汽車的啟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啟動開關模式界面顯示有虛擬啟動開關,其中,所述接收所述用戶通過所述啟動開關模式界面輸入的啟動信號,包括:
根據所述虛擬啟動開關被觸摸的次數,確定接收到的啟動信號。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指紋識別的電動汽車的啟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啟動信號為OFF信號、ACC信號、IGN信號和START信號,其中,所述根據所述虛擬啟動開關被觸摸的次數,確定接收到的啟動信號,包括:
檢測到所述虛擬啟動開關被觸摸一次,確定接收到的啟動信號為ACC信號;
檢測到所述虛擬啟動開關被觸摸兩次,確定接收到的啟動信號為IGN信號;
檢測到所述虛擬啟動開關被觸摸三次,確定接收到的啟動信號為START信號;
檢測到所述虛擬啟動開關被觸摸四次,確定接收到的啟動信號為OFF信號。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指紋識別的電動汽車的啟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還包括:
獲取所述電動汽車的制動踏板信息;
其中,在檢測到所述虛擬啟動開關被觸摸三次,且根據所述制動踏板信息確定所述制動踏板被踩下后,確定接收到的啟動信號為START信號。
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指紋識別的電動汽車的啟動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應每個啟動信號設置有一個繼電器,其中,所述根據所述啟動信號對所述電動汽車進行啟動控制,包括:
將所述啟動信號發送至對應的繼電器,控制對應的繼電器閉合,以便對所述電動汽車進行啟動控制。
7.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指紋識別的電動汽車的啟動方法,其特征在于,對應每個啟動信號設置有一個繼電器,其中,所述根據所述啟動信號對所述電動汽車進行啟動控制,包括:
通過CAN總線將所述啟動信號發送至所述電動汽車的電源控制模塊,并通過所述電源控制模塊將所述啟動信號發送至對應的繼電器,控制對應的繼電器閉合,以便對所述電動汽車進行啟動控制。
8.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其特征在于,其上存儲有基于指紋識別的電動汽車的啟動程序,該程序被處理器執行時實現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動汽車的啟動方法。
9.一種基于指紋識別的電動汽車的啟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啟動裝置包括:
控制模塊,用于在檢測到車門打開時,控制所述電動汽車的中控主機的顯示屏點亮,并顯示指紋輸入界面,以及在指紋驗證成功后,控制所述顯示屏顯示啟動開關模式界面和根據啟動信號對所述電動汽車進行啟動控制;
接收模塊,用于接收用戶通過所述指紋輸入界面輸入的指紋信息,以及接收所述用戶通過所述啟動開關模式界面輸入的所述啟動信號;
驗證模塊,用于根據所述指紋信息進行指紋驗證。
10.一種電動汽車,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汽車包括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指紋識別的電動汽車的啟動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3744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