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升云杉人工中齡林林地水源涵養能力的撫育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37048.9 | 申請日: | 2020-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3547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馮秋紅;劉世榮;劉興良;繆寧;李旭華;徐崢靜茹;蔡蕾;潘紅麗;李登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A01G7/06;A01G2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華智誠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 地址: | 61004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升 云杉 人工 中齡林 林地 水源 涵養 能力 撫育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提升云杉人工中齡林林地水源涵養能力的撫育方法,包括確定立地條件、前處理、疏伐、修枝、封育等步驟。本發明采用修枝、疏伐等措施對郁閉度0.8左右的人工云杉中齡林進行撫育,對云杉人工中齡林的生態系統干擾極小,在短期內云杉人工中齡林林地的水源涵養能力顯著提升,總持水量增加了17.46%。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林地管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提升云杉人工中齡林林地水源涵養能力的撫育方法。
背景技術
云杉(Picea asperata),松科云杉屬常綠喬木,為我國特有種,產于四川岷江流域上游及大、小金川流域和陜西西南部、甘肅東部及白龍江流域和洮河流域,海拔2400~3600m地帶,常與紫果云杉、岷江冷杉、紫果冷杉混生,或成純林。水源涵養是森林生態系統的主要服務功能之一,作為我國西南林區水源涵養林的重要組成部分,岷江上游以冷杉為主的原始暗針葉林在遭受長期、嚴重人為采伐干擾后,大規模人工更新造林使得云杉人工林成為了川西山地主要森林類型,為西南林區水源涵養、保障區域生態環境安全、鞏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發揮著重要作用。
人工林水源涵養能力會隨著林木種類、林分密度、林齡甚至所處地形地貌的差異而改變。一般認為,天然林的水源涵養能力會隨著林齡的增長、演替進程的發展而逐漸增加,直至穩定,但針對人工林的相關研究還相對較少,已有的研究往往因研究對象和研究區域的差異,結果也有所差異。而針對西南林區云杉人工中齡林地水源涵養能力提升技術的研究還比較少見。岷江上游云杉人工林林齡結構相似,樹種單一,林分密度極大,層次結構單一,物種多樣性低,土壤酸化嚴重,病蟲害發生率高,形成了典型的低效林分,從而制約了云杉人工林林地水源涵養等生態服務功能的發揮。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本發明提供一種提升云杉人工中齡林林地水源涵養能力的撫育方法,以解決云杉水源涵養能力差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提升云杉人工中齡林林地水源涵養能力的撫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確定立地條件:選擇海拔為2500~3400m、坡度小于25°且土壤厚度大于40cm的陽坡或半陽坡云杉林區作為撫育林,所述撫育林的林齡為20~40年,郁閉度為0.7~1.0;
(2)前處理:伐除撫育林中的死亡、病害植株;
(3)疏伐:撫育林經過前處理后按照蓄積量去除18~22%的云杉;
(4)修枝:疏伐后,將撫育林中的云杉從地面往上,2m以下的樹枝修除,然后將修掉的樹枝分解為長10~30cm的枝段,再將枝段均勻平鋪于林下;
(5)封育:對撫育林進行封禁保育,禁止一切砍伐和生產經營活動。
本發明在確定立地條件時,控制林地坡度小于25°,可以避免在高山環境下受到較為嚴重的風蝕和水蝕侵害,水土流失較輕,能夠更好的對云杉人工中齡林進行撫育。
本發明對撫育林進行疏伐前,先進行了前處理。前處理時,將撫育林中的死亡、病害植株伐除,可避免因病蟲害擴散而導致的正常植株死亡的問題,而且可先一步降低林地中云杉的密度,為后續疏伐的開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疏伐可以調整立木的密度,能夠改善林分結構,同時擴大留存木的營養空間。疏伐后林木葉量增加,直徑生長量提高,從而使單株林木的材積生長量增加;而且疏伐能提早成材期,縮短森林采伐周期,并且對樹高生長的影響甚小。
本發明將修出的樹枝分解成小段并平鋪于林下,不僅可以作為腐殖質為樹木的生長提供營養物質,而且枝葉保留在林地中,可減少地表水分蒸發,減緩地表徑流流速。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撫育林的郁閉度為0.8。
進一步,步驟(3)中疏伐掉的云杉占蓄積量的2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未經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3704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