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ALC板磚胎模結構及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35269.2 | 申請日: | 2020-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2737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5 |
| 發明(設計)人: | 施旭光;章程;陳光毅;王勇;王旭東;蔣吉豐;蔡中懌;歐陽佳聰;馬濤;伍賢斌;潘祥健;杜雪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7/00 | 分類號: | E02D27/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昊晟德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53 | 代理人: | 王瑞 |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alc 板磚胎模 結構 施工 方法 | ||
1.一種ALC板磚胎模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預制板組、底支撐組件和中心支撐組件,所述預制板組包括若干預制板,通過將所述預制板設置在底板上形成圍設的模板框架,所述預制板的底部通過所述底支撐組件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所述中心支撐組件設置在所述預制板組內的預制板之間。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ALC板磚胎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板均為ALC平板,所述預制板均設置有平行的內端面和外端面。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ALC板磚胎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板包括第一預制板、第二預制板,所述第一預制板的內端面的兩側對稱設置有兩卡接槽,所述卡接槽豎直設置;所述第二預制板的對稱兩側端面均設置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設置為從所述第二預制板的兩側端面延伸出的線型結構件,且所述卡接件豎直設置,所述第二預制板兩側的所述卡接件分別連接兩所述第一預制板的所述卡接槽,所述第一預制板兩側的所述卡接槽分別連接兩所述第二預制板的所述卡接件。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ALC板磚胎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預制板包括第二預制板、第三預制板、第四預制板,所述第二預制板的對稱兩側端面均設置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設置為從所述第二預制板的兩側端面延伸出的線型結構件,且所述卡接件豎直設置,所述第三預制板的內端面和外端面分別設置有一卡接槽,且兩所述卡接槽設置在所述第三預制板的兩側,所述第四預制板內端面的一側設置有一所述卡接槽,且在遠離所述卡接槽的一側設置有一卡接件,一所述第三預制板的所述卡接槽和一所述第四預制板的所述卡接件連接,形成承臺直角模板組,四個所述承臺直角模板組中心對稱設置,相鄰所述承臺直角模板組之間預留地梁成形間隙,相鄰所述承臺直角模板組的兩端均設置有一所述卡接槽,所述地梁成形間隙兩側的所述卡接槽分別連接兩所述第二預制板的所述卡接件,一所述第二預制板的兩所述卡接件分別連接相鄰承臺上的兩所述承臺直角模板組,且所述地梁成形間隙兩側的兩所述第二預制板平行設置。
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ALC板磚胎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內設置有若干第一連接件,所述卡接件包括卡接塊和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二連接件和所述卡接塊固定連接,所述第二連接件和所述第一連接件一一對應連接。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ALC板磚胎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設置為水平段和豎直段固定連接的L型結構,且所述豎直段設置在所述水平段下方,所述豎直段和所述水平段端部連接,所述水平段遠離所述豎直段的端部固定設置在所述卡接槽的側壁上。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ALC板磚胎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設置為對稱的兩排,兩排所述第一連接件設置在所述卡接槽豎直設置的兩側壁上。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ALC板磚胎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塊為豎直設置的矩形塊狀件,且所述卡接塊水平寬度尺寸和所述卡接槽的水平槽口寬度尺寸一致,所述卡接塊水平厚度尺寸小于所述卡接槽的水平槽深尺寸,所述卡接槽內形成連接空腔,所述第二連接件設置在所述連接空腔內,所述第二連接件和所述第一連接件連接。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ALC板磚胎模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連接件包括連接段、彎折段和限位段,所述連接段的一端固定設置在所述卡接塊上,所述連接段通過所述彎折段和所述限位段連接形成具有限位槽的勾型結構,所述連接段、所述彎折段和所述限位段處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一連接件的所述水平段設置在所述第二連接件上方,所述豎直段插入所述限位槽內。
10.一種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ALC板磚胎模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
S1,完成所述底板的施工,并在所述底板上形成固定槽;
S2,依次安裝所述預制板形成模板框架;
S3,安裝所述底支撐組件和所述中心支撐組件;
S4,用澆筑的方式將所述連接空腔灌實;
S5,所述模板框架外圍回填;
S6,拆除所述中心支撐組件并進行主體澆筑工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3526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