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溶性復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34954.3 | 申請日: | 2020-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2559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翟修彩;李肖宇;陳曉燕;李錫明;駱毛喜;劉玉珍;郭小紅;李英武;楊風順;揭云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三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1/00 | 分類號: | C05G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劉桂榮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溶性 復合 微生物 肥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肥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溶性復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提供的水溶性復合微生物肥料包括質量比為(68~85):(15~30):(0.3~3.5)酵母發酵廢液干燥粉、無機水溶肥和功能菌粉。本發明提供的水溶性復合微生物肥料以水溶性的酵母發酵廢液干燥粉作為有機載體,彌補了傳統復合微生物肥料非水溶性的不足,拓展了復合微生物有機肥的應用方式,同時避免了傳統有機肥料對農作物的傷害,與功能菌粉和無機水溶肥按一定比例復配,能夠有效提高土壤肥力。實施例的實驗結果表明,本發明提供的水溶性復合微生物肥料中水不溶物含量為0.08%~0.25%,滿足一般水溶肥料標準中水不溶物含量≤5%的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肥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溶性復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復合微生物肥料為是一類由有機肥料、無機肥料、功能菌組合成的“三元復合肥”,體現“三效合一”的綜合效果,具有活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抑制病害、強化土壤微生物功能、增產增收等功效。
目前常用的有機原料有秸稈、禽畜糞便、餅肥、藻肥、菇渣、工業副產物等。但是,上述有機原料常常因腐熟不徹底,使用后會出現燒苗、死苗現象,而且有機原料攜帶的有害病菌會給土壤造成二次污染,吸附的有效功能菌活性也受到抑制,會影響作物產量和品質;另外,此類有機原料生產的復合微生物肥料一般做基肥使用,很少用于追肥,在作物生長較快、吸收養分較多的中后期無法發揮“三元復合肥”的優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溶性復合微生物肥料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提供的水溶性微生物肥料水不溶物含量較低,可用于撒施、穴施、沖施、滴灌、噴施等施肥模式。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水溶性復合微生物肥料,包括酵母發酵廢液干燥粉、無機水溶肥和功能菌粉;所述酵母發酵廢液干燥粉、無機水溶肥和功能菌粉的質量比為(68~85):(15~30):(0.3~3.5)。
優選的,所述酵母發酵廢液干燥粉中水溶性有機質的質量含量≥60%,水溶性黃腐酸的質量含量≥50%,氮磷鉀的質量含量≥10%,粗蛋白的質量含量為18~22%。
優選的,所述酵母發酵廢液干燥粉中還包括B族維生素、維生素C、肌醇、多糖、微量元素、菌體蛋白、核酸、表面活性物及促生長因子。
優選的,所述酵母發酵廢液干燥粉的pH值為5~6。
優選的,所述無機水溶肥為氮-磷-鉀復配肥。
優選的,所述無機水溶肥包括尿素、氯化銨、硫酸銨、磷酸二氫鉀、磷酸一銨、硫酸鉀和硝酸鉀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
優選的,所述功能菌粉包括膠凍樣類芽孢桿菌粉、枯草芽孢桿菌粉和地衣芽孢桿菌粉中的一種或多種。
優選的,所述功能菌粉中每種菌粉的制備包括以下步驟:
(1)將菌種依次進行菌種活化、一級發酵、二級發酵和三級發酵,得到發酵菌液;
(2)將所述步驟(1)得到的發酵菌液進行膜過濾濃縮,得到濃縮菌液;
(3)將所述步驟(2)得到的濃縮菌液進行噴霧干燥,得到菌粉。
優選的,所述水溶性復合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數≥0.2億/g,有機質≥20%,以N、P2O5和K2O的質量和計總養分為8.0%~25.0%,雜菌率≤30%,水分≤30%,pH值為5.5~8.5。
本發明還提供了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水溶性復合微生物肥料的制備方法,包括:將酵母發酵廢液干燥粉、無機水溶肥和功能菌粉混合,得到水溶性復合微生物肥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三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福建三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3495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發動機靜子件限位結構
- 下一篇:公路護欄安裝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