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低光暈高對比度的分區驅動薄型顯示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34669.1 | 申請日: | 2020-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987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13 |
| 發明(設計)人: | 蔡佳璋;謝馨儀;張銘利;陳禹伸 | 申請(專利權)人: | 冠捷電子科技(福建)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57 | 分類號: | G02F1/13357;G09G3/3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戴雨君 |
| 地址: | 3503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暈高 對比度 分區 驅動 顯示器 | ||
本發明公開低光暈高對比度的分區驅動薄型顯示器,其包括呈凹形殼體結構的背板和依序設置在背板的凹形結構內的光源板、擴散板、光學膜片,以及蓋設在背板上的液晶面板;光源板包括上端面間隔設有若干支撐柱且支撐柱的上端面與擴散板的下端面相抵的PCB板;呈矩形陣列布設在PCB板上的若干LED光源;LED光源的發光面設置一次光學透鏡,且LED光源具有采用80%反射率塑料或穿透率介于30%至60%的塑料形成的反射杯;若干LED光源分為若干LED區,且若干LED區內至少具有一個LED光源,位于同一個LED區內的LED光源可相互串聯且由數個IC電路以板對板電連接機構進行驅動。本發明具有光暈低、薄型化、對比度高且高色域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低光暈高對比度的分區驅動薄型顯示器。
背景技術
一般直下式驅動的顯示器所選用LED光源一般多以加有二次光學透鏡的平杯封裝PLCC(Plastic Leaded Chip Carrier)支架所構成的LED(Light Emitting Diode)組件為主,而LED以固定間距分布在燈板上,當透過混光距離與擴散板、光學膜片、液晶面板等,形成均勻面光源,再搭配分區驅動電路,根據畫面所對應的亮暗區,開關分區的LED光源,而達到高亮度對比顯示的顯示器。
然而現有較薄型的直下式多區驅動的顯示器,因傳統PLCC支架LED光源在不加二次透鏡下,容易因反射杯光型(約120度)的較小發光角度的限制,而需增加顆數或需依賴調整光學膜片才能達到均勻面光源,這樣的設計,需耗費較高成本;而透過較霧化的光學膜片,雖可提升面品味,卻同時具有較大光損及較低光學效率的缺點。因此,為達到以低成本及以較少LED顆數的光源板來實現均勻面光源,通常會選用多面發光的CSP(Chip ScalePackage)(100~178度發光角),此類LED光源具有較大發光角度與具有部份側光,因此在混光上較容易于較小混光距離(Optical Distance)的腔體設計中達成較佳的顯示面品味。然而,此類具有較多側光的LED光源,卻容易因具有較多大角度側光,而造成于分區驅動時,卻無法避免因LED光源發射出的大角度側光進入超出單區分區以外的顯示區域,而引起目視的光暈缺失,而降低顯示的對比與銳利度。而在在顯示器架構部分,目前市面一般背光模塊使用的電性連接器選用的FFC(Flexible Flat Cable)扁平電纜易因長度或需撓折轉接,而造成機構空間需求較大,造成背光模塊較厚的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暈低、對比度高且高色域的低光暈高對比度的分區驅動薄型顯示器。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低光暈高對比度的分區驅動薄型顯示器,其包括呈凹形殼體結構的背板和依序設置在背板的凹形結構內的光源板、擴散板、光學膜片,以及蓋設在背板上的液晶面板;光源板包括PCB板以及呈矩形陣列布設在PCB板上的若干LED光源;PCB板的上端面間隔設有若干維持混光距離的支撐柱;若干LED光源分為若干LED區,且若干LED區內至少具有一個LED光源,位于同一個LED區內的LED光源相互電性連接且由同個IC電路驅動;若干LED光源采用反射杯結構,反射杯采用反射率80%的材料或者穿透率介于30%至60%的塑料成型,以減少LED芯片透過封裝后所發出的光線形成大角度側光;若干LED光源構成的燈板由板對板電連接機構對外作電性連接并進行驅動。
作為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所述擴散板的下端面與光源板之間距小于等于7mm。
作為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若干LED光源的反射杯的反射材料為PCT((聚對苯二甲酸1,4-環己烷二甲酯(Poly1,4-cyclohexylene d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作為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LED光源含有具有收斂發光角度的粉體,粉體為SiO2-TiO2二元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冠捷電子科技(福建)有限公司,未經冠捷電子科技(福建)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3466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