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固液混合射流器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33601.1 | 申請日: | 2020-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3855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許立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慶德美特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F5/04 | 分類號: | B01F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創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03 | 代理人: | 耿昕 |
| 地址: | 163300 黑龍江省大***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合 射流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固液混合射流器,包括:干粉輸入管,套裝到干粉輸入管出口端的調節噴嘴,套裝到調節噴嘴外側的液體輸入管,與干粉輸入管同軸設置的輸出管;輸出管包括依次連接的內徑逐漸減小的漸縮段、內徑一致的喉管段和內徑逐漸增大的擴口段;液體輸入管內送入帶有一定壓力的液體,液體輸入管的出口端與輸出管的漸縮段端部連接;調節噴嘴與輸出管漸縮段的內壁之間形成供液體通過的環形間隙;干粉輸入管外套設活塞件,調節噴嘴固定在活塞件上,活塞件通過帶動調節噴嘴在輸出管的軸向移動,改變環形間隙的大小。本發明固液混合射流器能夠加速干粉的流速,調節液體的流量和流速,通過二者的協同作用易于配制大量溶液和配制濃度高的溶液。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石油開采的化學驅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聚合物分散裝置的氣-固射流器。
背景技術
石油開采一般分為三個階段:通常把利用油層能量開采石油稱為一次采油;向油層注入水、氣,給油層補充能量開采石油稱為二次采油;而用化學的物質來改善油、氣、水及巖石相互之間的性能,開采出更多的石油,稱為三次采油。而化學驅已成為三采階段重要的穩產手段之一。所謂化學驅,又稱改型水驅化學法,是指向注入水中加入化學劑,以改變驅替流體的物化性質及驅替流體與原油和巖石礦物之間的界面性質,從而有利于原油生產的一種采油方法。聚合物分散裝置就是將用于驅油的化學藥劑配置成標準溶液的設備,在該設備中需要將水與聚合物干粉充分混合,因此,保證聚合物干粉充分分散到水是聚合物溶液配制中核心的工藝。
常用的水與聚合物干粉混合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干粉自然下落與水混,或者,通過風將干粉吹送至水粉混合頭,干粉呈分散形式與水混合,這兩種方式均屬于水幔式;另一種是利用文丘里管原理的通過射流的方式使干粉與水分散混合。水幔式的混合方式由于易造成魚眼,且其設備復雜、能耗高,逐步被結構簡單、維修方便、能耗低的射流方式所取代。
現有射流器的結構組成單一,容易造成粉管堵塞,射流器能力有限,一般配制量僅為60m3/h,配制濃度5000-6000ppm,吸程也僅為2m多。在化學驅逐步成為提高采收率主要手段的今天,對聚合物溶液配制工藝不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溶液濃度、更大的溶液配制量、更精確的配制溶液濃度、提供更高的吸程等);同時,在不同的三次采油過程中,配置不同濃度的聚合物溶液,需要調節干粉和水的相對加入量,在現有聚合物分散裝置中,需要分別控制干粉和水的加入量,且干粉的加入量只能通過調整射流器的氣體流速來調節,這種調節方式局限性較大,不利于準確配制聚合物溶液的濃度和濃度較高的聚合物溶液。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固液混合射流器,在射流器中干粉、氣體與液體充分混合,混合后注入溶解罐的溶液濃度高、單位時間的配制量和吸程大。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固液混合射流器,包括:干粉輸入管,套裝到所述干粉輸入管出口端的調節噴嘴,套裝到所述調節噴嘴外側的液體輸入管,與所述干粉輸入管同軸設置的輸出管;
所述輸出管包括依次連接的內徑逐漸減小的漸縮段、內徑一致的喉管段和內徑逐漸增大的擴口段;所述液體輸入管內送入帶有一定壓力的液體,所述液體輸入管的出口端與所述輸出管的漸縮段端部連接;所述調節噴嘴與所述輸出管漸縮段的內壁之間形成供液體通過的環形間隙;
所述干粉輸入管外套設活塞件,所述調節噴嘴固定在所述活塞件上,所述活塞件通過帶動所述調節噴嘴在所述輸出管的軸向移動,改變所述環形間隙的大小。
進一步,所述固液混合射流器還包括套裝在所述調節噴嘴上的殼體,所述殼體的內徑與所述調節噴嘴的外徑配合,所述殼體固定在所述液體輸入管的端部,所述殼體伸入所述液體輸液管一端的外壁與所述液體輸入管的輸入端形成輸液通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慶德美特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大慶德美特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3360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