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反硝化過程N2 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33520.1 | 申請日: | 2020-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2539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5 |
| 發明(設計)人: | 呂永濤;王磊;王旭東;苗瑞;陳立成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28 | 分類號: | C02F3/28;C02F3/34;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姚詠華 |
| 地址: | 710055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硝化 過程 base sub | ||
1.一種反硝化過程N2O高度富集與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將膜分離組件置于生物膜反應器中,在膜分離組件上設有改性中空纖維微孔膜,改性中空纖維微孔膜的外表面附著生長有生物膜,生物膜反應器中進水為廢水,通過控制生物膜反應器進水的pH值,設定膜分離組件的有效表面積與生物膜反應器有效池容的比值,進行反硝化過程;
改性中空纖維微孔膜的改性材料為納米氧化亞銅,通過納米氧化亞銅抑制氧化亞氮還原酶的活性并利用膜分離組件將N2O實時分離,最終實現反硝化過程N2O的高度富集與回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反硝化過程N2O高度富集與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硝化過程包括全程反硝化和短程反硝化。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反硝化過程N2O高度富集與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進水pH值為6.5。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反硝化過程N2O高度富集與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膜分離組件的有效表面積與生物膜反應器有效池容的比值為100~300m2/m3。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反硝化過程N2O高度富集與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離膜組件的內腔通過真空泵將產生的N2O實時分離并收集,負壓的范圍為0.04-0.08MPa。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反硝化過程N2O高度富集與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中空纖維微孔膜的材質為聚苯乙烯,膜的平均孔徑為0.1~0.2μm。
7.一種基于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方法的反硝化過程N2O高度富集與回收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膜反應器、膜分離組件、改性中空纖維膜、真空泵和N2O收集裝置;所述生物膜反應器中設有膜分離組件,所述膜分離組件上設有改性中空纖維膜,改性中空纖維膜的外表面附著生長有生物膜;生物膜反應器連通進水、出水管,改性中空纖維膜連通N2O收集裝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反硝化過程N2O高度富集與回收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中空纖維膜連通N2O收集裝置的管道上設有氣體流量計、氣壓計和真空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未經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33520.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能夠半自動安裝的鋼拱支撐
- 下一篇:一種起重機主梁翻轉變位機
- 一種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復相熱障涂層材料
- 無鉛[(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納米管及其制備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種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復合膜及其制備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熒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種(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備方法
- 熒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