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BMR高粱雜交種的選育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1133125.3 | 申請日: | 2020-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10665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海蓮;張華文;劉賓;王潤豐;管延安;楊延兵;秦嶺;陳二影;黎飛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H1/02 | 分類號: | A01H1/02;A01H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劉紅陽 |
| 地址: | 250000 ***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bmr 高粱 雜交種 選育 方法 | ||
1.一種BMR高粱雜交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
S1. 測配未知BMR突變體是保持系還是恢復系
以未知BMR突變體為父本,與3-5個不同類型的不育系進行雜交;
如果F1雜交種可育,說明該BMR突變體能夠恢復不育系的育性,該BMR突變體為恢復系;
如果F1雜交種不育,說明該BMR突變體能夠保持不育系的不育性,該BMR突變體為保持系;
S2. 檢測未知BMR突變體的突變位點
用已知突變位點的BMR6和BMR12突變體與BMR突變體進行雜交;
如果該未知突變體是BMR6引起的突變,與BMR6雜交獲得的F1植株仍為褐色中脈;
如果該未知突變體是BMR12引起的突變,與BMR12雜交獲得的F1植株仍為褐色中脈;
如果與BMR6和BMR12突變體雜交,獲得的F1植株為白脈,說明該突變體為BMR6和BMR12以外的突變;
S3. BMR保持系的選育
用已知突變位點的BMR保持系與生產種常用的非BMR保持系進行雜交,F2選擇具有褐色中脈性狀且符合育種目標的單株,并連續自交4-5代,直到獲得具有褐色中脈且其他性狀穩定遺傳的保持系;
S4. BMR不育系的選育
將上述獲得的BMR性狀穩定遺傳的保持系與不育系進行雜交,以BMR性狀穩定遺傳的保持系為父本連續回交4-5代,每代均選擇具有BMR性狀的不育單株,直到獲得BMR性狀穩定的不育系;
S5. BMR恢復系的選育
用已知突變位點的BMR恢復系與生產種常用的非BMR恢復系進行雜交,F2開始選擇具有褐色中脈性狀且符合育種目標的單株,并連續自交4-5代,直到獲得具有褐色中脈且其他性狀均穩定遺傳的恢復系;
S6.BMR雜交種的配制
用相同突變位點的BMR不育系與恢復系進行雜交,獲得BMR高粱雜交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一種BMR高粱雜交種的選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大規模生產育種或BMR的科學研究中的應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未經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33125.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工業線纜盤自動整形校直系統
- 下一篇:一種線纜包覆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