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減小諧振變換器線圈損耗的分段串聯補償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1132418.X | 申請日: | 2020-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31120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2 |
| 發明(設計)人: | 王懿杰;麥建偉;曾憲瑞;姚友素;張相軍;徐殿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哈爾濱工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M1/00 | 分類號: | H02M1/00;H01F27/42;H02J50/12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華夏松花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楊曉輝 |
| 地址: | 150001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減小 諧振 變換器 線圈 損耗 分段 串聯 補償 方法 | ||
1.一種減小諧振變換器線圈損耗的分段串聯補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按預設區分標準,將諧振線圈按工作頻率的高低分為低頻工作條件下的諧振線圈和高頻工作條件下的諧振線圈;
所述工作頻率的高低以諧振線圈的參數而定,為相對值;
對于低頻工作條件下的諧振線圈,按諧振線圈繞制順序在諧振線圈的相鄰層之間依次串聯層間補償電容進行單層分段補償;并按諧振線圈的等效模型確定層間補償電容的值;
對于高頻工作條件下的諧振線圈,按諧振線圈繞制順序在諧振線圈的每相鄰匝之間依次串聯匝間補償電容進行單匝分段補償,并按諧振線圈的等效模型確定匝間補償電容的值;
所述層間補償電容的計算方法包括:
其中d為每層線圈的匝數,b為諧振線圈的層數,n為諧振線圈的總匝數,ω為諧振線圈的諧振頻率;C1表示第一層輸入端的層間補償電容;L1_layer是第一層線圈的等效自感和與其他層線圈的互感之和,Lb_layer是第b層線圈的等效自感和與其他層線圈的互感之和;
Cdm+1是第m層線圈與第m+1層線圈之間串聯的層間補償電容;Lm_layer是第m層線圈的等效自感和與其他層線圈的互感之和;Ld(m-1)+x為第m層第x匝線圈的等效自感,M(x,y)為第m層第x匝線圈與除了第m層以外所有層線圈中第y匝線圈的等效互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小諧振變換器線圈損耗的分段串聯補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匝間補償電容的計算方法包括:
式中C11表示按繞制順序的第一匝線圈起始側串聯的匝間補償電容;表示按繞制順序的第m1-1匝線圈與第m1匝線圈之間串聯的匝間補償電容;ω為諧振線圈的諧振頻率;
L1_turn為第一匝線圈的等效自感和與其他匝線圈的互感之和,為第n1匝線圈的等效自感和與其他匝線圈的互感之和,為第m1-1匝線圈的等效自感和與其他匝線圈的互感之和,為第m1匝線圈的等效自感和與其他匝線圈的互感之和;為第m1匝線圈的等效自感,為第m1匝線圈與除了它本身以外的第y1匝線圈的等效互感,n1為每層線圈的總匝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哈爾濱工業大學,未經哈爾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1132418.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H02M 用于交流和交流之間、交流和直流之間、或直流和直流之間的轉換以及用于與電源或類似的供電系統一起使用的設備;直流或交流輸入功率至浪涌輸出功率的轉換;以及它們的控制或調節
H02M1-00 變換裝置的零部件
H02M1-02 .專用于在靜態變換器內的放電管產生柵極控制電壓或引燃極控制電壓的電路
H02M1-06 .非導電氣體放電管或等效的半導體器件的專用電路,例如閘流管、晶閘管的專用電路
H02M1-08 .為靜態變換器中的半導體器件產生控制電壓的專用電路
H02M1-10 .具有能任意地用不同種類的電流向負載供電的變換裝置的設備,例如用交流或直流
H02M1-12 .減少交流輸入或輸出諧波成分的裝置





